碧山,
獨特的歷史交融了三股文化大潮---閩南文化、僑鄉文化與戰地文化---
塑造了碧山聚落的人文樣貌

豐富的歷史建築是金門開府以來三股文化交流生存的載體與見證


第一時期為先民遷金移居後至清朝時期,
在碧山聚落裡,
閩南傳統文化之宗族聚落及居民建築,
順依山勢,緩坡而建,
坐東北,向西南,
整體朝向一致。
這一大片歷史建築見證了漢人庶民在金門生活的社會關係、經濟型態及哲學思想,
這樣的文化脈絡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金門開府之始,
至今仍未中斷。
而大小聚落中的宗廟,
更是發揮著聯繫宗族情感的功能。
社區內的老房子,
雖然失去了往日繁華,
但住民卻未曾遠離。


除了閩南文化之外,
第二時期的僑鄉文化更是碧山吸引人的另一特色,
時間約為清朝至抗戰前。
少數飛黃騰達的華僑,
回鄉後更是大手筆興建融合中西建築特色的『洋樓』。
碧山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陳德幸洋樓』與『陳清吉洋樓』。
在陳德幸洋樓的門楣上,
起造的華僑以英文寫著『Union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
更見證了當年華僑緊密的向心力。
除了洋樓之外,
華僑更興建了學校,
以提升了僑鄉的教育水平,
『睿友學校』的成立,
在當時帶給了無數碧山孩子有幸接受知識的陶冶。
這樣的僑鄉文化具體的反映了近代僑匯經濟時期的文化特徵與價值觀的轉變
中西合璧的洋樓在現今更是彌足珍貴。


第三時期的戰地文化則由抗戰時期至今,
原有的建築又披上軍事的外衣,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戰地文化乃說明了金門『固若金湯、雄振海門』的戰略地位,
從1949年以來的軍事建築與地景,
其實就是時代的縮影。

三種不同文化分別代表不同時期的歷史與思想,
更令人驚異的是:
龐大的歷史建築群在碧山是活著的
讓我們啟程走一趟碧山建築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