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沿岸一帶盛產肥美的梭子蟹、石蚵、風螺、蚌蛤、竹蟶、蝦等,最原始的吃法是用鹽、花椒、桂皮等將海鮮醃到熟,金門人稱作「胜」,如蟹胜、蚵胜、蟶胜等。最受外地食客的是蟹胜,將活蟹切塊拌上辣椒薑蒜及高粱酒、高粱醋等,吃起來有江浙「嗆蟹」的味道,蝦子也流行以用在地高粱酒嗆鮮的「活跳蝦」,石蚵裹點番薯粉汆燙成「蚵仔藺」入口即食,完全仗著現捉現嘗的美食優勢,讓最挑嘴的食客也無力抗拒。
其中最特別的非「炒沙蟲」莫屬。沙蟲就是一般捉來當魚餌、藏身在潮間帶沙灘中的長條蟲蟲,老經驗的討海者趁退潮後掘出沙蟲,用水清洗後,用豆芽菜、芹菜加蔥段辣椒快炒,或曬乾油炸成酥,前者滑嫩似小魚,後者香酥如蝦味先,美味卻不沾一點腥,是漁村獨有的美食。
小炒菜
小金門有所謂「四大金剛」的特色佳肴,其一便為小炒;但它和客家小炒不同,用的是滷過的五花肉來炒蒜苗,口感更顯鮮腴。另外三金剛為五花肉炒蒜苗豬血、木耳菜、炒芋頭,都是味濃又管飽的下飯菜。還有一道也是很家常的「炒芥菜梗」,特別在於拌進花生碎粒一塊炒,香鬆脆的口感,有種「阿媽的私房菜」滋味。
湯菜
金門屬於閩南菜系,宴客祭祀場合必端出的部分湯菜,便有與老台菜神似的風味。例如年節時煮的「豆乾浮湯」,用乾豆皮及五花肉、鰻魚乾或魷魚乾一塊燉煮入味,因豆乾會浮在湯面上而得名;「金針豬腸花生湯」料多湯醇,是民間宴客必備菜;「雞肉芋角冬菜湯」吃得到芋頭香冬菜甜;金門喜宴第二道則必端出「燕菜」,是以筍絲、肉絲、豌豆、蛋絲、肉絲及白菜等燴煮的大鍋菜,並加上仿燕窩的洋菜絲而成,如今精緻版會加入魚翅。但基本上,這類湯菜都是就地取材、耐煮管飽的料理,古早味十足。
番薯料理
番薯是四百年來金門人最重要的食糧作物,自然「物盡其用」到極點,各種番薯吃法這兒都找得到。
番薯去皮後,剉成一條條的曬乾,做成番薯籤(金門人稱安籤),吃法是直接煮成安籤湯、煮麵線、煮鹹粥,或炒得香香脆脆當零食,或與新鮮番薯及米或麥角一起熬粥,這是有客人來時才端出的美食。
如果將番薯刨成圓薄片再曬乾,稱為「安箍」,可以煮湯粥;或是用牛隻拖拉的石輪輾壓成碎粉,變成「安箍碎」,對上滾水可以沖成類似太白粉糊的稠糊。如今最常見的是「安箍碎」加上安箍及新鮮番薯一塊煮成地瓜粥,香鬆帶甜的樸實滋味,現在大概只有在金門才吃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