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深度報導-- 三坑沒落

 
  曾幾何時,三坑是當年是貨物轉運站,主宰著龍潭、關西、楊梅,甚至於竹東等地的經濟命脈,昔日三坑仔老街繁榮的情景不再,三坑仔老街比起大溪和平老街可以說是還早衰落,再加上了禁建,使得三坑的發展更加受到限制 。三坑的沒落大致上有以下的原因:
 
第三隧道第三隧道

■桃園大圳的興築

  在台灣有水稻的種植,但是因為大雨或乾旱時常會使稻米蒙受損失,看天田的情況一直存在著,因此有不少地方早就有埤塘或水圳的修築。在日本據台前,台灣總督府藉日本政府補助款及地方配合款,才有開始大規模整修舊有埤圳,並陸續興築了大型埤圳,桃園大圳就是其中之一,於一九一六年開工,一九二八年完成,其灌溉面積為22,049甲。

(參考資料: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建築文化資產,p. 59 )
 
■輕便鐵路的修築

  陸上交通尚不發達時,最有效率的運輸方法就是利用大漢溪的水運來運輸米、茶葉及樟腦等,輕便鐵路的修築是造成三坑子沒落的原因之一。

 
臺灣鐵道路線圖臺灣鐵道路線圖
  在昭和五年所繪製的地圖上,可以發現三坑子的輕便鐵路是確實存在的,從三坑可以直接通至龍潭,甚至於大溪及關西都有輕便鐵路相通。

  輕便鐵路是日本在治理台灣前、中期桃園地方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輕便鐵路輕便鐵路
→軌距:1 呎 7.5 吋
→軌重:12磅
→特徵:手壓台車、有簡單剎車工具

→用途:客貨二用
→地點:多設於街道、公路的中央或一側

(輕便鐵路資料來源:龍潭導覽協會--大溪)
 
(台灣鐵道線路圖來源:三坑村村長黃勝松提供) 
■三重禁建的影響
 
溢洪道溢洪道
    石門水庫於於民國四十五年七月開工,到了民國五十三年六月興建完成,主要設施有大壩、溢洪道、排洪隧道、發電廠、後池及後池堰、桃園大圳及石門大圳…等。

  石門水庫將原本遍佈茶園的西南面台地征收,並建設了石門水庫管理局,而水庫大壩的興建,攔截大漢溪上游水源,又再次降低了大漢溪的水位,再加上石門都市計劃的限建,更加速了三坑的沒落!
 
  核研所及中科院是政府對能源與國防等科技所設置的機構,核研所及中科院基於安全考量對地方建設與週遭環境開發、使用有諸多限制,因此造成了三坑的多重禁建,使得三坑的發展被限制住了,在此情形之下,三坑村的年輕人多半出外發展,以謀生活,所以在老街上看到的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與小孩。
中科院中科院
核研所核研所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