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深度報導-- 三坑源起

 
■三坑子的由來 

  「三坑」的由來是因為客家人有個字叫做「坑」,也就是小溪流、小溝的意思,因為這裡有三個小溪流在此匯聚,因此在這區域就稱為「三坑」

  此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在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三坑子的地名是由三條小坑而得名,位於北邊的是『鴨母坑』,而位於中央的是『火劫尾坑』,位於則南邊是『蔗
坑』。
 
三坑夕照三坑夕照
 
金山寺金山寺

  『火劫尾坑』是從上方石園醫院斜流下來,流到金山寺旁,在大馬路下方有一個橋,從橋過來,沿著馬路的右邊,在左方的木棧道的下方,此條是「火劫尾坑」。

→火劫尾坑由來,有二種說法:
按照地形來看:溪流的支流二相匯合,支流的形狀像夾火碳的夾子。 二、火燒山之故:因為位在溪流的尾端,且又發生火燒山。

 
 
■三坑子村落的形成

  龍潭的開發約兩百多年,至少可以推溯到康熙年間的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而三坑子可以說是龍潭最早開發的地方,開發了之後,直到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才有漢民移居在此,並且建立的永福宮,永福宮一直是三坑居民的信仰中心,來此開墾的先民,也建造了三合院形式的屋舍,此時建三合院的目的多半是為了農耕。
三合院--青錢第三合院--青錢第
   
  村民在約當今日三坑定居了下來之後,來三坑仔一帶開墾的多半是客家人,在當時因為有原住民的侵擾,在三坑子設有隘寮,每當有隘勇原住民侵擾時,就敲鑼通知三坑的人,大家一同來抵禦,而當隘寮往大坪方向移的時候,三坑仔慢慢就成為一個開墾的聚落。

(參考資料:三坑子聚落研究報告,p . 7、11 )
     
■大漢溪水運形成商業

  以前在關西、竹東,以至於新埔、楊梅一帶的物產,有一部分會利用三坑仔做為集貨站,今日永福宮所在之位置就是當年的倉庫區。

  
透過大漢溪的水利之便,在三坑子集貨站的物品,一部分可以運輸到國外去,一部分的物品也可以是直接從三坑仔送到新莊、萬華,甚至於大稻埕、淡水等地。
三坑老街長度測量三坑老街長度測量

     
大漢溪大漢溪

  因此早年的三坑子肩負了貨物轉運樞紐,可以稱得上是主宰龍潭、關西、楊梅,甚至於竹東的經濟命脈。

  早年的三坑子在沒有陸運的開展時候,所有的貨運一切皆是仰賴水運,當時因為位於大漢溪旁,大漢溪的水量充沛、河道水深,所以河運相當的發達,可以航行船隻。

     
  三坑子附近地區的船隻可以航行於此,三坑子也因此繁榮了起來,成為了桃園北部至新竹北部一帶的貨物轉運站,因此在原本是自給自足的農村,也開始有了商業行為的出現,在此情形之下,三坑子逐漸發展成了商業街屋,當時的街屋的風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三坑街屋。

參考資料一:三坑子聚落研究報告,p . 7、11
參考資料二:龍潭陂之旅,p .51
參考資料三: 桃園文化休閒導覽首冊,p .47
商業街屋商業街屋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