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首頁 | 專題簡報 | 網站導覽 |



專題深度報導

 
■土牛溝

  在清朝康熙年間,南部開始就有,原住民與我們都會發生一些爭執,因此漢人來時,為了與原住民區隔開來,劃了一條界線,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這條溝就叫做「土牛溝」。

   所謂的「土牛溝」,以現在的眼光來說就是「戰壕」,在平地向下挖,挖起之後的土,往旁邊堆,高起的土堆形成了一條界線「土牛溝」,現在多半已經廢棄,廢棄之後不用,因為積水,所以多半成為溝渠。

■土牛溝的範圍:


  鶯歌尖山 --- 八德 --- 霄里 --- 東勢 --- 南勢 --- 埔心牧場高山頂 --- 新屋水尾老飯店 --- 富岡 --- 湖口菠蘿汶 --- 竹北 --- 義民廟 --- 犛頭山 --- 芎林 --- 竹東

圖表繪製依據:曾新參口述資料 隘寮發展繪製:周俊宏
 
■隘寮的發展

  有了土牛溝的區隔之後,還不能有效的防止原住民的侵擾,因此還要必須有一些防範的措施,因此有「警備寮」的出現,必須有人站崗,以監視原住民的一舉一動,站崗的地方就是「隘寮」,只要有任何以的風吹草動,隘勇立刻會擊鼓通知大家,以共同抵禦。


   至於三坑的街道有防禦是後期才有的,因為三坑位於中繼站,就漸漸發展形成了聚落,形成老街的時間應該是天津條約時,割讓台灣,開放台灣港口。
隘勇
圖片來源:龍潭陂之旅,p. 10
隘寮頂 -- 凌雲崗 -- 銅鑼圈
 
  「隘寮」的作用在於防禦作用,但是原住民沒有侵擾時,隘勇就是從事開墾附近田園的工作,開墾之後會吸引很多人居住,因此從東勢 -- 南勢 -- 山子頂此條土牛溝,在靠近內山原住民的部分設一個「隘寮」,開了土牛溝後的第一個「隘寮」就是「隘寮頂」。 這個地方就是現在新生醫生附近,所以到那兒有些車站牌會寫「隘寮頂」,後來愈來愈開發,漸次向前開發, 沒地可以開發時,就會偷偷越界開墾,於是「隘寮」又再前到了「四方林隘」,現在大約在凌雲崗的附近,所以那兒有個地名叫做「更寮崗」,陸地開墾後,再往前移到第三個隘寮,叫做「銅鑼圈隘」,在現今石崎子附近,是霄裡社通事知母六的後衣裔蕭東盛自請設隘,身兼墾首、隘首及佃首。
     

隘寮頂公車站牌隘寮頂公車站牌
隘寮頂公車站牌隘寮頂公車站牌
→田野訪查研究:走訪隘寮頂

  隘寮頂在平鎮市新生醫校的附近不遠,我們實際走訪,確實是有隘寮頂的存在,在路邊可以看到有隘寮頂的新竹客運公車站牌,而「隘寮頂」地名的由來,就是因為當時在有了土牛溝以後,在此處設置了第一個隘寮,以防禦原住民的侵擾,所以此處就稱為「隘寮頂」。
 
  而在隘寮頂的附近則有隘寮橋(橋下是老街溪)及隘寮路(最右邊的圖片即是隘寮路),這路名及橋名也都是因為當時在此處設隘寮,所以就以「隘寮」來做為命名的依據。
隘寮橋隘寮橋
隘寮路隘寮路
隘寮路隘寮路

 
員樹林 -- 大平 -- 三坑
 
守望相助的崗哨守望相助的崗哨
  從北邊員樹林設「隘寮」,在文獻上有「員樹林隘」,往內開發,到了蕭里社的大本營,有人在此住過,以前山地人稱為「番子」,所以此地又稱為「番子寮」,蕭里社第二代是開發三角林,所以「隘寮」又向前移至三坑子,所以就有「三坑子隘」
 
  而三坑子慢慢發展後,隘寮就又往大平移,形成了所謂的「大平隘」,此隘是在道光十四年,由溫克讓奉憲示設隘,依據文史工作者的調查,當時的隘寮就在現今守望相助的崗哨,而隘勇的住紮地在今日永和宮旁的古厝。
 
 
(資料來源:文史工作者曾新參口述資料 整理編寫:製作小組全體成員)

潛龍國民小學製作

指導老師:周俊宏(網頁製作組)、周榮輝(攝影組)、陳全權(訪問組)
學生成員:陳晉敏、賴昭如、任書緯、姚筱妍、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