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池上便當博物館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阿嬤的照片,意味著進入池上便當博物館中,將帶領大家欣賞的就是阿嬤所創造的台灣傳奇--池上便當。

再往下走,我們便可以看到使用稻桿所編織而成的早期農業房舍的屋頂,以及使用竹片所圍起來的竹籬笆,看到這幕情景彷彿開始帶領我們回憶起以往沒有水泥圍牆的那個年代,家家戶戶使用竹片當作圍籬,人和人、人和動物、人和自然十分親近的年代。

在竹片圍籬旁,還有著三十多年前,農轄時常常會被堆砌起來的稻草堆與稻米,在這裡有糙米、白米、米糠、粗糠的樣品,可以讓您帶領小朋友一同對於稻米有所認識。

就在稻草堆的旁邊,懸掛著早期農業社會所使用的大型傳統桿秤以及秤錘,這恐怕是現代的小朋友很少見到的大型桿秤喔!光是桿秤的使用方式,就足以讓許多小朋友大開眼界了呢!

秤桿 秤錘

接著,由日據時期阿美族參予義務勞動的老照片帶領大家進入早期的農業社會,介紹早期農業社會中所使用的農具,鐮刀、農藥桶、臉盆、大耙、大拖、牛軛、畚箕、風鼓機等等,藉由至這些早期農具的展示,把大家的時空拉至當年日據時期,李約典夫婦來到台東,開始在池上販賣蕃薯餅的光景。

鐮刀

農澳桶

牛軛

在欣賞完農業社會的古農具之後,我們可以看到阿嬤早期販賣池上便當時,在廚房中所使用的炊具,這訴說的阿嬤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使用簡易的炊具,本著愛護出外人的心,用心的烹調著美味的池上便當。

當時由於沒有瓦斯器具,所有的炊具都需要經過燒柴的手續,在爐灶中生火,慢慢烹煮,因此,為了趕上火車抵達池上站的時間,阿嬤必須每天就很早起來,然後去挑水、燒柴,好讓阿嬤的便當可以在火車抵達池上站前,製作完畢,也讓這些熱騰騰的便當,可以溫暖每一個出外人的心。

早期農業社會所使用的取水裝備 早期木製蒸籠

在早期炊具的右邊,陳列著各個不同年代的池上便當樣本,始介紹池上便當的演進歷史,在每個櫥櫃中,都有著詳細的介紹與說明,讓您可以仔細瞭解,池上便當在演進的過程中,配料、包裝上的轉變,透過實物的展示,讓現代人可以回顧早期池上便當在月台上販賣的情形。

同時,在牆壁上也陳列著許多早期的回憶老照片,讓大家更可以瞭解當時的光景。

其實,如果您有參觀上的需要,池上便當博物館的張專員,可以在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為您提供解說的服務喔!假如您是學校單位要到池上悟饕便當博物館參觀,還可以先撥電話到池上便當博物館,預定「木盒池上便當」如此一來,當您在品嚐池上便當的美味時,配合著二樓的展示,可以讓您更瞭解您所品嚐的--池上便當。

張專員正為我們解說池上便當的歷史喔! 看板上記載著許多池上便當的故事,我們正努力的把它紀錄下來呢!
阿嬤-李陳雪女士照片
池上便當博物館的參觀入口
日據時期阿美族參予義務勞動的老照片
農業社會使用的大耙與畚箕
早期農業社會使用的炊具
池上便當的前身--蕃薯餅
第一代池上便當--竹葉包裝
第二代池上便當--木盒包裝
現代池上便當--悟饕池上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