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的一生分成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蠶整個一生總共大約經過55~60天,幼蟲期從一齡到中齡大約經過25~27天,一般來講一齡四天;二齡三天;三齡四天;四齡五到六天,隨著溫度和溼度的不同,大概是二十多天就上簇結繭,蠶寶寶來講因為它有一世代、二世代、多世代,所以我們稱它為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
很多老師或家長都會問蠶寶寶產卵後為什麼不會孵化,因為那是二化性也就是二化性蠶種,一年孵化兩次的蠶種,兩世代,溫度高於20℃以上它是不會孵化。
原因是因為它沒經過休眠,低於20℃以下有一段期間,再回溫到20℃以上它為稱差不齊的孵化,這種的管理是不確實,我們是要正常的方法,讓我們蠶寶寶在一天當中很整齊的孵化出來,在我們的養蠶經營管理上才會比較方便,在幼蟲期的時候就會吃吃喝喝,一出來蠶卵孵化出來像螞蟻一樣,所以叫蟻蠶像螞蟻黑黑的,它一孵化出來就會有蠶絲,蠶絲要作為它覓食和逃生的用途,而蠶絲在蠶寶寶本身來講根本不是提供給人類用的。
我們正在訪問劉伯伯。
但是人聰明,利用它的絲做為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一般人在講中國大陸、台灣很好的國土稱為錦繡活河山。錦繡就是蠶絲,形容最美最好的就叫錦繡就是蠶絲的代表,所以蠶在覓食的時候從這棵樹爬到另一棵樹,這樣爬來爬去太辛苦了,絲一吐出來風ㄧ吹,當個鞦韆就過去了,可以避開很多天敵,春蠶到死絲方盡,其實春蠶到死絲未盡,因為在蠶蛹的前蛹期還有絲液還存在,並沒有完全吐完,所以不能講春蠶到死絲方盡。作繭自縛對不對,其實應該是錯誤的,在蠶蛹這段期間不能飛、不能走,是最危險的時候,他利用自己的絲作為保護網,避免天敵攻擊牠,所以不能講作繭自縛。

蠶蛾成蟲期雌蛾尾部分泌性費落蒙就會有味道,以雄蛾的觸角毛狀感應器接收雌蛾散發出的味道,就和他結婚,共度蜜月,我們稱牠為交尾。第一次交配完要拆對,可以講割愛,所以他一生就要扮演這個角色。一隻蛾產卵平均數是500粒左右,一世代、二世代要冷藏不能冷凍,不然會死掉,冷藏之後要經過休眠就是要越過冬天,叫做越冬。蠶蛾一般來講7天就死掉,但是你在蠶蛾旁邊放脫直免,有水的話大約兩個禮拜才會死掉。

剛剛孵化出來的就叫做蟻蠶,有一齡蠶、二齡蠶、三齡蠶、四齡蠶,從卵蠶到蟻蠶一直到五齡蠶會大一萬倍。果給剛孵化出來的蠶寶寶吃紫蘇,最後牠吐的絲會是紫蘇的顏色,但是所有的蠶大部分都是白色的,也有其他顏色。

雌蛾尾部分泌性費落蒙吸引雄蛾。

 

蛾的嗅覺在觸角,它會接收費落蒙,唐朝的女孩子眉毛要很漂亮就要像蛾的觸角一樣,蠶蛾從繭裡面跑出來它要分泌鹼性液體,溶解絲膠,蛾會利用前腳撥開繭殼頭會先出來,其實被溶解的絲是沒有斷掉的,為什麼不利用這個破掉的繭拿來抽絲織步呢?原因就是再去抽絲織布的話絲容易斷掉,所以我們將它利用為作蠶絲被的原料,可以利用短纖維去切片在去變成絲龍線,一般來講長纖維容易斷掉,會被鹼性液體溶解,蟻蠶從小就吃蘋果、萵苣,及相關的東西都可以吃,但是有的會中途就死掉,有的吐絲吐太薄了也在裡面死掉了,蠶正常的話應該是吃桑葉,如果無法破繭而出就會死在裡面,無法變成蛾。

 

以前吐絲結繭的地方有用過稻草、竹子、相思樹甚至塑膠改良的樹,最進步的是用紙板我們叫做迴轉簇,利用它吐絲結繭是最好的。幼蟲期的蠶寶寶要脫皮四次,一生加起來總共要脫皮六次,化蛹到蛹期一次,蛹變成蠶蛾又一次,總共六次,像這樣的生產方式,大家看到是一粒一粒的蠶繭。在春秋兩季飼養最好,每一粒蠶繭在市場平均超過1400公尺以上。

 

  各種傳統式的簇具。
平面繭是利用網板和滾筒的方式產,因為它們有角度、平平的,所以不能搭上枝架,所以他吐成平面的,像一張紙,所以我們稱為平面繭,它可以作為國畫、西畫的用紙,和服的腰帶,做夾克、蠶繭花、高級的蠶絲背等等。
把蠶放在網板和滾銅上,一定要讓蠶把蠶糞和尿先排完,才能夠放在網板上和滾銅上。吐絲的時候不能偏光,否則蠶寶寶會網比較暗的地方爬。但是如果整個平面繭都暗的,蠶寶寶就會往微光的地方爬,所以我們利用網板或滾銅就是利用蠶寶寶的驅性。蠶寶寶是背地性、向上性,它會一直往上爬,但是不能偏光,不然它會往暗的地方爬,假如我們在旁邊放一條繩子,繩子在明暗中一的蠶蛾下蠶寶寶觸碰那條繩子以後它就不會跑到裡面,但是偏光的話,繩子就發生不了作用。
做一件旗袍要741粒蠶繭,做一條領帶要110粒蠶繭,741粒蠶繭蠶絲是225公克。 ﹝劉增城先生口述 宣皓、柏揚整理﹞
網板式的平面簇。
滾筒式的平面簇。
心得:非常感謝劉增城先生提供給我們非常多有關蠶的知識,因為如果沒有它提供知識我們也沒有那麼知識是來寫報告。﹝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