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貳、發展至現代的歌仔戲

 

    1920年左右,歌仔戲已成為獨立的戲曲形式。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民休閒娛樂的需求,促成歌仔戲往都市發展,而歌仔戲進入都市便風靡全島,導致許多戲班紛紛改演歌仔戲,歌仔戲逐漸取代了其他劇種。這段時期,歌仔戲也傳入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同樣引起熱烈的迴響。

而自1973年起,日本人的「皇民化運動」,全面推行日語、嚴禁迎神賽會並強制解散劇團,台灣各劇種都受到壓迫,而當時台灣大多數的歌仔戲班被強制解散,雖然歌仔戲的精神未被扼殺,但「皇民化運動」還是貸給歌仔戲莫大的災難。

1945年日本投降,被壓抑的歌仔戲立刻重整旗鼓,新的改良曲調紛紛出現,戲班更不惜重金添購設備以求演出效果的完美,各廣播電台也聘請藝人錄製歌仔戲節目,稱為「廣播歌仔戲」,那時受到相當大的歡迎,更有戲組拍攝歌仔戲電影。直到50年代末期,台灣的歌仔戲班總數以達500團以上,這是歌仔戲的黃金時期。

1962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公司(台視)開播,歌仔戲隨之登上螢光幕,這種表演型態稱為電視歌仔戲,電視歌仔戲由於受到鏡頭、時間等限制,因此改變了以身段、唱腔為主的特色,形成口白多於唱腔、舞台動作粗糙的情況。而電子傳媒一日千里,將聲音、畫面傳道每一個家庭,人們開始選擇留在家中看戲,在這樣的衝擊之下,歌仔戲班雖然費盡苦心力求改變,但終究難與事實抵抗而日漸沒落,電視歌仔戲演員雖然俊美,服裝道具雖然華麗講究,但終是簡化了身段和唱腔,失去的歌仔戲基本的特質。

 

研究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