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盤的發明    飛盤在台灣

盤的發明

        飛盤發展史必須追溯至大約一百年前,美國有一家名叫FRISBIE 的糕餅店,這一家糕餅店有錫箔盤盛裝的派,當學生吃完了派,總喜歡互投擲錫箔盤作為娛樂,後來加州一位建築檢察官佛雷德摩里遜看到這種情形,便想為何不把盤形加以修改,使之用於飛行。

        於是他在1940年代後期,用金屬製作了許多圓盤,但金屬做的圓盤飛行的十分不理想,於是他又與他的朋友威廉范休尼用塑膠製成了早期的飛盤,飛盤的新紀元於是展開。

       摩里遜繼續從事飛盤的改良研究,直到1955年他將飛盤發明的專利賣給了 WHAM-O公司,而後 WHAM-O公司又以摩里所創的飛盤形式為基礎,研究改良出新的形式而將其命名為 FLYING SAUCER 製造上市,可是推出後並不是很理想。

       直到1959 WHAM-O公司將飛盤改名為類似原糕餅店 FRISBIE 之名的 FRISBEE且正式註冊為商標名,所以自1960年以後便開始了飛盤的新階段,而 WHAM-O公司的副總經理艾勒˙黑德利克為使盤成為一種競技的運動,首先成立國際飛盤協會,並依會員的技術水準訂定了入門級、專家級、高手級、世界級從此飛盤運動風行世界。

盤在台灣

       1979年嘉義市民蔡報先生將飛盤運動由美國傳入台灣,並在嘉義市中山公園成立國內第一個飛盤組織。緊接著下來由飛盤專家胡怡之先生成立了飛盤俱樂部、飛盤雜誌社、飛盤專業公司,吸收(培養)現今國內飛盤多位好手:傳廣、康雄、憲忠、文宗、明宗等等多出自胡先生門下。

本文內容整理自只有飛盤台灣飛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