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背景

 

 
研究動機 
關於阿美 
童玩神話 
童玩類別 
童玩製作 
未來展望 
工作日誌 
工作伙伴 

 

沒有才藝班的年代

 民國三、四十年代,是一個沒有才藝班的年代,那個時代的才藝班往往是在稻田裡,是在廟場上,或是在菜園子邊,而安親班則是在甘蔗園、在龍眼樹下,或是在稻埕邊,他們的才藝教育往往是在一大群孩子一起遊戲下,所共同進行的群體學習。

物質缺乏的年代

 民國三、四十年代是一個物質比較缺乏的年代,但是物質缺乏並不是影響當時原住民童年歲月的內容,也不會影響它的精采度,現代兒童的童年生活,土地不再是一個重要的場景,比較之下原住民的童年歲月似乎就多了一點土地情分,同時也更多了一份野味與土氣。

缺乏關注的年代

 民國三、四十年代,大人們在謀求生活的溫飽之餘,少有多餘的力量去關注孩子們的遊戲生活,但是在那種近乎是自生自滅環境中的孩子,反而更能在他們的遊戲生活中,盡情的揮灑,也更能找到一些全然自主的空間。

自給自足的年代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裡,因為沒有錢買陀螺,比較大的孩子自己動手削製的同時,對比較小的孩子而言,也是在進行一種雕刻才藝的傳習與教育。有時候,他們會摘取葉片隨意編結東西,那不也是一種很原始的編織才藝訓練嗎?他們的童年沒有音樂班、沒有繪畫班、也沒有珠算班,他們只有放牛班、只有狩獵班、彈弓班、或是編織班。他們還有許許多多現代所沒有的才藝班,而大自然的鄉原野地裡,尚有很多他們玩不完的東西,七里香的種子拿來當小陀螺,九芎的果拿來當子彈,五節芒的梗拿來折成Bwlr,趕走阿拉嘎蓋(避邪)。鄉野大地裡,有上不完的才藝班,也有學不完的課程呢!

過去與現在

 沒有一個小孩的童年是和遊戲分得開的,現代的兒童有現代童年趣味與遊戲,古早時候的原住民兒童也有他們的童年趣味與遊戲,如果要區分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現代兒童歲月中有比較多的聲光,而古早時代的原住民童年歲月,則比較含有土味與野趣。

 

[Home][研究動機][關於阿美][童玩神話][童玩類別][童玩製作][未來展望][工作日誌][工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