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 地理位置 | 地形與地質 | 河川水利 | 草漯遺址
歷史沿革
1937年,日本人庄司久孝氏在現今復興宮(樹林村)後,發現大量粗糙打製的石器,名為草漯遺址,揭開了觀音鄉的歷史序幕,根據推斷,約2000-3500年前已有疑是原住民平埔族的一支在此生存定居下來。
後於清朝康熙,乾隆之際,陸續有大陸移民墾居,其中以閩族為主,為漳州,泉州人,俗稱福老。後有粵族渡台,但勢力較薄,閩族直呼其為客人。是故本鄉鄉民大多皆為這兩族之後代子孫。其中客家語系大致分佈在保生,武威,三和,新興,大潭,藍埔坑尾,白玉,金湖較多。閩南語系則分佈於草漯,樹林,富林,塔腳,保障,廣福一帶較多,其餘地區則分佈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