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濟宮] [士林國小] [文昌祠] [懷古園] [大寮層]

[黃葉植物] [開漳聖王傳奇]  [文昌帝君與士儒]

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芝蘭街士紳潘永清於惠濟宮後方建文昌祠,祠內不僅供奉文昌帝君給鄉民祭拜,並在祠內設「義塾」,免收學費教導八芝蘭鄉民。

芝山巖--文昌筆早期附近的學子都到芝山岩「文昌祠」求學,所以八芝蘭讀書風氣極盛,出了許多秀才舉人,所謂「三步一秀,五步一舉」(八芝蘭地區到處都是秀才、舉人)的盛況。所以把地名「八芝蘭」改為「士林」,表示「士子如林」(讀書人像林木那麼多)的意思。

現在在芝山岩石頭公廟前後,有天然石塊因形狀頗似讀書人使用的文房四寶而被命名為石硯、石墨、石筆、石紙,可見當時芝山岩地區文風鼎盛。

由於士林地區才人倍出,民間都認為是文昌帝君的庇佑,每逢農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日,凡是讀書人都身著盛裝,聚集在文昌廟前,用牛和果品隆重舉行「三獻禮」祭典。

考季祭拜獻禮一直到現在每逢考試旺季,經常有學子攜帶準考證影印本及蔥(聰明)、芹(勤快)、蘿蔔(菜頭-好彩頭)三樣貢品,前來誠心祭拜,並將準考證供奉於案桌上,祈求文昌帝君拈筆點雙魁,高中奪元。而廟方更是大費周章為考生舉辦祈福大法會,法會時考生、家長把廟前廣場擠得水洩不通,可謂盛況空前。

幾百年以來,科舉制度一直深深影響中國人生活,從文昌廟的香火鼎盛,經歷百年而不衰,可看出文昌帝君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

<<訪問施老師>>

問:日本在惠濟宮開辦國語傳習所,當時惠濟宮文昌祠已有「義塾」教授漢文,改為國語傳習所後,招生情形如何?教學內容如何? 
答:事實上日人初到惠濟宮招收學生時並未強制學生只學日語,他們同時開辦漢語課程,並且聘請當時在「義塾」教書的漢語老師執教,這種漸進式的做法執行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學堂一開始也招收大人,最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推廣日語,後來漸漸走向正規教育,分齡招收學童,就是所謂全科教學,包括了體育、音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