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魚市場的靈魂人物─糶手
上一頁/下一頁

魚市場的靈魂人物─糶手

  明亮的黃色水銀燈照耀下,糶手們一聲聲喊價,沙啞略帶磁性的嗓音,瀟灑明斷的姿態是糶手的形像色彩。糶者:賣也;糴者:買也;糶手,及拍賣員:介在買賣雙方之間的仲介者。

  一個糶手的養成,相當不易,當糶的人本身必須具有一定天份,眼光敏銳,反應快,掌握市場變化,造勢作價,位買賣二者之間取得公平而都滿意,所謂「創造利益,分享顧客」。糶手要分擔魚行生意的成敗,是一項極辛苦行業,體力、精神、腦力,都花費甚多,壓力也很大;但糶手一旦站在拍賣的舞台上,也有無上的權威,價碼喊出,眾人簇擁中,手指一比,即刻決價,是一種很大的成就感,好像有一種號令群眾的威風。

熱鬧的魚市場  在魚市場中魚貨成交的價格,決價的機制除了和當日魚貨的供需量、魚貨的品質(鮮度、大小)有關外,糶手對價格的敏感度也有相當大的影響。一位糶手的訓練最少要三年才能「出師」。經驗豐富的糶手,往往能在短時間內位魚貨取得好的成交價格。他必領依照當天的進貨量、天候、承銷人數、名間節日、魚貨鮮度等資料做綜合分析,用以開底價的腹案,並了解魚貨產地價格和供貨人的銷售意願。拍賣作業是供漁民辛勞工作的所得,也是承銷人零售利潤之所在,因此,雙方將焦點集中在價格上,爭取利益是必然的,站在仲裁者的拍賣員,必須秉持著公平的原則,才能避免糾紛,得到供銷雙方的信任,建立拍賣的公信力和權威。

糶手使用的術語
  拍賣的術語和手勢方面的使用,有其要領。貨量多時,必須用拍賣,速度較快;用比的,用喊的,講究速度;一到十有手勢有一定的比法;一到九的唸法術語,一到五讀以台語音如〔皆─才─別─欠〕。喊價一塊五則讀如〔有─林仔〕;一百一十元讀如〔重─有仔〕。

  因為魚貨主和抽佣金的魚行都希望能賣得高魚價,因此有時魚貨主會指定要某一位他信任的糶手經手拍賣,而魚行對優秀的糶手也總是千方拉攏,因為一位優秀的糶手不僅能位魚行增加收入,也能因魚貨主的信任而有穩定供貨來源和吸引新客戶的作用。而就糶手而言,當「頭家」(老闆)總比當「薪勞」(受僱的夥計)好,因此當糶手有了固定的客戶群,和足夠的週轉資本時。往往就自立門戶,成立新的魚行,現在在崁仔頂魚行,有一半的經營者就是糶手出身的。

  過去工作時四人為一組,有糶手,端魚的夥計,記帳員(過去要擅長心算,現在則用計算機),收帳者,四人組成一個工作小組。在過去使用手是“秤仔”的時代,糶手一次要提約30-35台斤的魚貨(約二十一公斤的魚貨),在體力上也是一大考驗。現在都改用平台式的秤,這是為了安全起見,約在十年前開始的變革。

  在做價的技巧方面,拍賣價注重時機,即使是短短的數小時市集時間,但在「市頭」或「市尾」,當日供給量的衡量,及現場買氣的掌握,一切都在考驗一位糶手的敏銳度和臨時反應,運用則存乎一心矣!若是議價則通常有一定的底價,如進口魚貨貨過去大的魚脯、鹽乾魚類,為求機密性,常使用算盤在一旁打出價格,給有意購買的買主參考。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