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魚行經營方式的變遷
上一頁/下一頁

魚行經營方式的變遷

  固然如前段所述,交通區位的優性是崁仔頂魚市場的崛起點,但魚市場能打出自己的名聲,要吸取穩定大量的供貨來源,又要在自由競標的情形下,建立一套公開,公平,透明化的競價過程,如此才能獲得買賣供銷雙方的信任。

許多人的辛勤和付出讓我們對這個小地方感動不已。  以爭取供貨而言,魚行和漁民之間如同北部海岸其他地方的魚行一樣,和漁民有資金借貸的關係,魚行並且應用社會人際關係如請客,喪葬喜慶往來,年節送禮,地方祭祀拜拜等社交活動;取得沿近海漁業漁民魚貨供應來源,過去魚行和漁民在金錢上的互助關係密切,過去漁業非動力化時期,漁民能作業的時間大約只有半年,東北季風起,漫長寒冬很難過,就向魚行貸款,魚行不取息,但來年的漁獲則交給魚行拍賣,而在當初漁船動力化之時,魚行也多有資助漁民投資買船,甚至也有魚行自己投資買漁船,以保障供貨,但自1970年代過後,崁仔頂魚市的名聲打響,規模已成,在交通便利之下,全台各地的現撈或新鮮魚貨都有主動送至崁仔頂魚市的,而進口的魚貨,也有進出口商主動供貨到市,民國75年後,台灣沿近海漁業資源枯竭沒落,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崁仔頂魚市的營運,因為便捷的交通,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障礙,進口的漁貨,如冰島,丹麥的鮭魚鱈魚,澳洲紐西蘭的龍蝦,嘉腊等可以補本地的漁獲量不足,因此魚市場的交易量並沒有降低,至於使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常期以來能獲得買賣雙方的信,讓交易雙方買者覺得合理,賣者覺得心甘,在魚貨拍賣的過程中,最最重要的中樞角色就是拍賣員,即俗稱「糴手」者也。

  1980年代以前爭取資源是魚行經營的重點,藉著資金借貸和建立社會交際關係,的到區域內沿近海漁民供貨,那麼現在因交通革新和崁仔頂市場的規模已大到足以吸引傳統資源區域以外的貨主主動上門,資源不再是經營的關鍵,那麼好的糴手群就是影響魚行營業額多寡的最重要因素了。

崁仔頂的魚行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