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_test_3Row1xCol1.gif

 

 

 
hp_test_3Row2xCol1.jpg hp_test_3Row2xCol2.jpg

年大陸情勢危急,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台灣也並未建立完善的戶口調查制度,對於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湧入台灣的外省人口,並未做詳實的調查、記錄,因此到底有多少外省人在國共戰爭中來到台灣,並無一確實的數字。

般學者有兩種說法,一說有一百二十萬人,一說有二百萬人。根據一九五六年所作的戶口調查資料,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六年來台的外省人口共有約六十四萬人。若自一九四八年逃亡潮開始出現算起,則為五十七萬多人,其中以一九四九年約三十萬三千七百零七人為最多,幾為總數的二分之一。

年份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人數               7915             26922           34339           98580          303707          81087  
年份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人數             13564            10012           19340           14851             26838              2917

合計 : 640072 人

備註 : 不包含現役軍人

根據 《 中華民國戶口普查報告書》 第二卷第一冊,頁 721-724

是一九五六年的戶口調查對象並不包括來台的國軍人數。至於當時來台的國軍人數,如今更不可考。因為當時軍隊在制度上並不完備,常有冒名頂替,或虛報的情形發生,要知道確實的人數十分困難。當時我們的軍隊號稱六十萬大軍,劉安祺也認為大約有六十萬的軍人,只是這六十萬大軍是陸、海、空、兩棲、軍事學校、後勤軍事設施等單位林林總總加起來的  [1]。因此保守估計在一九五六年以前來台的外省籍人口 至少有一百一十萬人左右 。

台的外省人多集中於城市,以台北市為最多。根據一九五六年的統計,在不包括現役軍人的情況下,外省人雖多集中於城市,但如海港基隆也聚集了不少外省人,並且北、中、南三區外省人口的差異,還不會太大。

台灣各縣市眷村數和眷戶數的分布
 
台灣各縣市眷村數和眷戶數的分布(單位 : 人 )
 縣市  眷村數 眷戶數 縣市  眷村數 眷戶數
 台北市          135         16609 台中縣           24         2069
台北縣          79         8408 南投縣            5           215
高雄市          50         11550 彰化縣            9           511
基隆市          23         1287 雲林縣            7           342
台中市          86         8036 嘉義縣           30         3499
台南市          45         6910 台南縣            8         2911
新竹縣          49         5022 屏東縣            7         4525
桃園縣          75         11473 高雄縣           59         9013
苗栗縣          11         532 台東縣           16           424
宜蘭縣          21         1215 花蓮縣           12           753
澎湖縣          12         778 總數          763         96082

資料來源 : 張瑞珊 , 轉引自黃宣範 , 「方言與國語的生態關係」 , 1980 , 頁167 ,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 , 83.1再版

在一九六六年、一九八O及一九九O的資料中,我們發現外省人口逐漸向城市集中,並有向南北兩地,即台北、高雄縣市聚集的現象。而基隆海港的外省人數竟不及桃園縣,和一九五六年的情況不同[2]。

 [Top]

參考文獻
  1. 張玉法、陳存恭訪問,黃銘明記錄,「劉安祺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 代史研究所,1991初版),頁139

  2. 柴雅珍,「戰後台灣外省人的塑造與變遷(1945 ~ 1987)」,1997,頁46 ~ 47

  3. 張瑞珊 , 轉引自黃宣範 , 「方言與國語的生態關係」 , 1980 , 頁167 ,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 , 83.1再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