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
地理位
海岸寫真
剪報集錦
朋友的話
學習成長
回首頁

  話說三千二百萬年前,當人類尚未出現,猿類正開始演化的漸新世,有一古老的板塊因另一側的板塊擴張而被擠到菲律賓板塊之下。由於地殼玉深處溫度愈高,下沉的板塊沉到相當的深度時,岩石開始熔融形成至熾熱的岩漿。後來岩漿鬱積愈多,加上高溫下岩漿受熱膨脹,在地層下蓄積著強大的壓力,終至在板塊穩沒帶上引發一連串海洋火山爆發。火山熔岩冷卻後,在菲律賓板塊上形成弧形排列的呂宋島弧。這期間,板塊歷經擠壓、張裂、漂移等地質作用,且由於作用條件的變化,於是產生各種形貌的火成岩。   另一方面,整個菲律賓板塊狹帶著呂宋島弧以每年大約八公分的速度,向著西北方歐亞大陸板塊的方向移動。這種移動造成兩板塊之間的擠壓,使得原本深海的火山噴發變成淺海噴發,甚至到六百年萬年前,以成為陸上噴發了。   最後,由於菲律賓板塊的前緣漸行漸遠,呂宋島弧前段逐漸脫離古老板塊的隱沒帶,因此,呂宋島弧的北段便不再發生噴發。大約到三百萬年前,島弧的最北段終於撞上了歐亞大陸板塊。這一撞,當然是激烈的地動天搖,兩板塊的邊緣就這樣長高了起來(這個碰撞仍然延續至今)。就因島弧雨露地的撞擠,歐亞大陸板塊的前緣隆升形成中央山脈,而在呂宋島弧的碰撞過程中,原本一個一個的海上島嶼被擠成海岸山脈中的幾個山頭,尚未擠上來的,則包括現在的綠島、蘭嶼﹔如此一線連到呂宋島的東方。目前菲律賓的巴丹島都還延續著火山的噴發活動。(摘錄花蓮回瀾文教基金會本土叢書─自然花蓮 廖美菊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