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溫泉歷史
北投溫泉的歷史
當年的溫柔鄉,如今的溫泉勝地「北投」是個充滿歷史意義以及文化變遷的代名詞,溫泉是它最大的觀光價值,且讓我們一一的造訪齊最吸引人的一面。 光緒二十年(1894)德國人Oueil來到北投,首先發現溫泉。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大阪人平田原吾於當年十一月來北投逗留幾天,泡過了溫泉湯,它認為這是一個水質優美極具觀光與商業價值的溫泉鄉,於是就在此地開辦溫泉館,1896年3月,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也就是「天狗庵」,從此開啟了台灣北投溫泉文化的發展。 在日據時代,北投發展成繁榮的溫泉鄉,各式各樣的旅館、餐廳相繼成立,台灣人所經營的店,表演節目以南管樂曲、台灣歌謠,演變至後期的那卡西走唱,日本人所經營的旅店,表演的內容如三味線、能樂、昔話等日本風味,藝妓穿梭客人來去之間,夜夜笙歌形成當時北投的一種特色,但這是北投曾經走過的歷史,不管如何看待,但這畢竟是北投的繁盛時期。 北投的特產除了溫泉、硫磺,還有一種非常珍貴的北投石,產於北投溪因硫礦及其他重金屬與溫度產生效應後的結晶體,含有微量放射能鐳,北投石生長速率為0.08mm,需一百三十年左右,後期因自然破壞、人為開採硫礦,現在的北投溪不再有北投石的出現。 北投溫泉因北投石內含有微量放射能鐳,亦稱「鐳溫泉」而聲名大造一時。據說有顯著的療養、修養的效果,雖無醫學根據報導溫泉的正確療效,但對溫泉有狂熱的日本人卻將溫泉奉為圭臬,認為溫泉有其神奇療效。北投溫泉共分三種水質,療效依一般民間說法共可分: 1.「星乃湯」亦稱「白磺」酸性硫酸鹽泉,水溫41度,對婦人病、風溼病、
恢復疲勞等有效。 2.「瀧乃湯」亦稱「青磺」透明酸性鹽酸泉,出水溫度攝氏68度,含酸性明礬極為量放射能鐳,對潰瘍、慢性皮膚病、慢性肝病、動脈硬化症、風溼、糖尿病等有效。 3.「鐵乃湯」亦稱「鐵泉」中性硫酸鹽泉,無謂透明的單純泉,出水溫度59度,可浴可飲,對神經痛、風溼症、黏膜炎症、消除疲勞等有效。 所有文化極力使盡藏其中,古時的建築、歲月的擺飾一一將溫泉詳加敘述,無論其水質、溫泉或是發展史,在「溫泉博物館」都可以得到最正確的認知。
1913年6月17日台北州廳為提升一般民眾享受溫泉浴,斥資興建北投溫泉浴場,仿造日本伊豆山溫泉公共浴場,在日治時代名噪一時,後因缺乏管理而逐漸荒廢,近年在有心人士的大力推動下,終使這座三級古蹟可乘現在國人面前。
溫泉浴場受西洋建築的影響,具有濃厚英國鄉村別墅風格,一樓中央的大浴池採古羅馬式建築,四周窗台貼上西方教堂常見的彩繪玻璃,二樓有一寬廣的榻榻米和室,當年的浴場設有溫泉澡堂、休憩室、餐廳、娛樂室等,為東南亞最大型浴場。現今的博物館重現當年的風貌,並讓國人對溫泉深入認識,管內公分為十一大展覽室,分別展出北投發展的歷史演變,人文介紹並對溫泉鄉產業的介紹等,將當年溫泉大、小浴場原貌呈現,追憶當年風華,並闢列專室陳列北投石、北投社原住民展示區、溫泉相聚照展示區、多媒體視聽室等,希望國人藉此認識溫泉並珍惜溫泉自然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