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泉源--家人的支持

大洋羽毛公司創立時,採取家人共同組織與分工,屬於家族式公司。公司花十年的時間籌措資金,從販售羽毛的過程中獲取利潤,展開公司發展。隨著家中成員逐漸長大,慢慢的加入公司,各自分擔工作,大洋羽毛公司的企業體系也逐漸成形。

除了創辦人巫清池夫婦外,最先參與大洋羽毛公司業務工作的是創辦人大兒子巫文發先生。國中還未畢業時他就加入父親經營的收集羽毛工作。在交易過程中,他時常遇到與商家鬥智的考驗,因此年輕的他必須承受著超齡的身心壓力,特別是收購羽毛常常必須凌晨就到達宰殺的市場,每天早出晚歸、日夜疲乏的考驗,體力上也有著難以負荷的困難,這些都是當初大洋羽毛創業者必須面臨的挑戰。1985年時,巫文發先生代表大洋公司前往東南亞發展,決定以越南做為中心收集原料,並成立分公司—越南大洋羽毛。

之後,第二、第三、第五個家中成員也應分工需求,紛紛加入服飾設計、生產、加工與製作等工作行列。因為當時並沒有這方面的職校可提供進修與訓練,所以他們除了要負責羽毛製品相關生產事宜外,還必須去其他衣服工廠學習相關的技術。

創辦人第四個兒子巫文益先生大學畢業後,在他的投入下,大洋羽毛公司有了外語能力支援,開始逐漸往歐美市場擴展。除了擴展新的歐美銷售市場,它的工作也負責在當地找尋低廉的羽毛原料供應鏈,因此加速大洋羽毛的生產銷售量,降低了生產成本。

巫清池先生最小的兒子曾學日本,由他負責開拓日本市場。但因為不知道日本對產品品質上的要求標準,使得產品常因品質沒達到門檻而遭受到打擊。但不斷努力改進後,不僅達到品質門檻,甚至超越日本地區的羽毛檢驗標準,進而打開日本市場的大門。

其他未參與公司內部經營的家人,則是在背後扮演支持與安定的角色,除了扮演穩固家庭的角色,也提供支撐經營者安心衝刺的向前的力量。因為在公司工作的家人長時間都在外努力,出門經商採購可能一出門就是三至四個月才能回家,所以這些未參與公司經營的家人就代替他們照顧家人,使辛苦在外工作的人可以安心地打拚。由於家人相互扶持,所以大洋羽毛公司才能堅持至今。由於意念一致並分工得當,由一群和睦的手足共同建構起的一個互助機制,創造出今日我們所見到的大洋羽毛公司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