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在地參與,才談在地藝術節!」
鹿港自清代起已為台灣島上的第二大港,兩百多年來,從河港文化的發展,累積出豐厚的底蘊,從街鎮肌理、建築、工藝、民俗、人文藝術等,都可洞見鹿港價值的獨特。
鹿港囝仔這群在地青年,自2012年返鄉以來,試圖在鹿港發展表演藝術產業。從發起每個月一場的保鹿運動開始,藉由社區參與,重新認識家鄉,進而重新詮釋自己的鄉土!從一場場的參與行動
,串連起地方社群的互動,不只是同世代間的連結,更是跨世代的經驗傳承。
除了人際脈絡的連結,也開始重新想像家鄉的古蹟、廟宇、巷弄,可以有更多參與的可能性。著名的龍山寺藻井戲台、中山路無限延伸穿透的廊道、傳統街屋的樓井,都是世上最獨特的劇場空間。鹿港獨特的空間與環境,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策展、講座、工作坊、表演節目,讓原本就相當有活力的在地社群有了更豐富的連結關係。
將近三年的時間,鹿港囝仔策劃過無數場社區參與藝術展演,更串連起地方社群的跨領域連結。「鹿港藝術節」希望建立起在地社群、地方空間與表演藝術的交流平台。也希望透過表演藝術的策展,重新詮釋鹿港傳統藝術的價值。今年從「書法」出發,重新詮釋這項已經發展千年的傳統藝術,如何以表演藝術的形式,重新走入鹿港人的生活當中!
節慶目標
1.帶動地方社群(青年、商家、社區)參與。
2.以表演藝術,重新建立人們與歷史空間的關係。
3.透過表演,重新詮釋在地傳統藝術。
策展人的話
回憶起09年的義大利巡演之旅,開啟了返鄉的念頭的起點。"為家鄉做點事"是10年畢業製作-鹿港囝仔攝影聯展時,號召大家「返鄉服藝」時的概念。儘管這個概念至今聽來仍舊空泛〈笑〉,但一路上共同拼搏的鹿港囝仔與我,就是如此地實踐著。
我們都在找尋一個如何在地方上發揮熱情的方式。鹿港藝術節對這群在地夥伴而言,如同一次的「豐年祭」,藉由表演藝術、藉由劇場讓這裡生活的人們與地方產生新的連結,連結的不只是空間,而是鹿港這個古老的城市積累多年的豐沛文化。一個在地藝術節必須以地方為主體思考,唯有如此才可能從本質上看見地方的價值。而節慶本身所能帶來的商業及觀光價值,則是定位為成就藝術節不可或缺的附加價值。
(資料摘錄自「鹿港藝術節」http://festival.tkfl.tw/about6537238364260443426934899316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