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籮筐會  │  阿公店水庫 │  人間仙境  │  食在岡山  │  觀風聽月




  鄉土文化就是生活在台灣這個族群的種種有生命的活動,以及其所衍生出來的種種具有美感的表現方式。我們當因為生命與社會的歷程是豐富的、無窮盡的經驗所構成。因此,在這些豐富的情感與意象裡面就可能被藝術所擷取並散發出豐富的藝術內涵來。

 

 

 


  在全球化文化產業競爭的時代,鄉土文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不能是邊陲與死寂的文化。為緬懷過去,策勵將來,在既有的基業上,承先啟後,為百代子孫留下可貴的文化遺產,深具懷古意義。

 

 

  在在台灣各地興起一片尋找本土文化熱時,岡山人一直都持續舉行有二百餘年歷史的籃籗會,充分顯示岡山人對家鄉的熱愛,從未將祖先留傳的文化資產遺忘,而落實在生活中。如今具有濃厚鄉土色彩的特有傳統民俗盛會「趕集」活動,為何只剩岡山籃籗會,籃籗會今後的定位與傳承,留給後代子孫將會是什麼樣子的文化資產,值得人們深思與探討。

籃籗會的歷史由來

  傳統趕集活動的延伸。河洛人稱類似趕集的活動為:市仔,牛墟或籮仔筐會,牛墟或籮仔筐會是因為趕集所販賣的物品多為牛隻或竹製竹籮、竹筐為主,台灣籃籗會現只剩岡山地區才有。趕集,是古老社會裡的一種商業貿易行為,也是鄉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趕集,在岡山叫「籃籗會」,乃緣於它當時交易是以竹類竹藝品為主,例如:竹椅、竹梯、竹籠、竹籃、竹筐、扁擔、竹畚箕等農家用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名銜雖沒變,但買賣的內容卻有了許多的變化。今日籃籗會已是百貨雜陳、五花八門,類似隨處可見的「夜市仔」,其原有的特色已幾近消失。不過,若稍微留意,仍可發現少數舊式產品的攤位,如:竹器品、牛犁、漁網及山草藥等,雖然顧客少,交易量不多,可是每次趕集之日,卻仍參與盛會。

百年歷史-籮仔筐會

  來去踅籮筐會,這件事對岡山人而言,不分男女老少都是非常興奮的。重要的是在踅籮筐會中,可以讓人品味到充滿濃郁、溫馨的鄉土氣息及歷史傳承的意義。雖然,現在岡山的踅籮筐會和以前踅籮筐會不一樣了。不過,可不是夜市仔。因為它表現了特殊民俗文化,更具有歷史意義背景。所以,我們除了懷著熱烈的心情去舉辦踅籮筐會、去踅籮筐會,更期待大家能一代代地將以前的籮筐會甜美的記憶和感人的故事永遠延續傳承下去。

 

 

  岡山的籃籗會至今已逾二百餘年,是具有濃厚鄉土色彩的民俗市集活動,每年固定三次,都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分別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八月十四日(中秋節前夕),以及九月十五日(義民爺生日)。每逢這三個節日,盛況空前,不僅岡山地區十多個鄉鎮參與盛會,並有遠從台東、屏東、台南、嘉義、雲林前來共襄盛舉的民眾,其熱鬧景況,比鄉下進香作醮更有過之。岡山籃籗會的地點已多次易地,從舊街-維仁路移至中山公園(今岡山公園),再搬至中華路,現在在新闢的河華路舉辦。其中以中山公園(今岡山公園)最讓人懷念。日據時代,日本人稱中山公園(今岡山公園)為「神社」,日本人走後,岡山人仍沿用神社每年三次的籃籗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