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戰鼓發展史戰鼓製作馬興戰鼓戰鼓擊擊樂戰鼓音樂藝術鼓動人心隊計畫簡報

 

廟會陣頭 
民俗文化 
戰鼓藝術 
美學大爆發 

 

從「戰鼓」的民俗文化精神出發,開創「戰鼓」的藝術質感

鼓除了是一些藝陣表演的音樂配角外,也可以被當成表演的主要工具。每一個鼓打出來的音色都是不同的,每位表演者打擊出來的鼓聲也是不盡相同,所以現在的許多廟會活動中,都會有大鼓陣、戰鼓等音樂性的表演,除了是讓活動現場的氣氛熱絡之外,最重要的是透過精彩的鼓陣表演,可以讓台灣民眾重視此民俗文化的保存,將台灣的特有民俗藝術表演推廣至全世界。

(勤奮苦練的馬興戰鼓隊,圖片來源:馬興社區發展協會)

 

「戰鼓」是台灣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其表演時常吸引眾人目光,這麼好的表演怎麼能讓它獨留台灣呢?因此「九天民俗技藝團」決定突破以往的表演風格,保留戰鼓原始的民俗文化精神,結合不同的藝術元素,讓戰鼓表演增添更多的藝術美感,將戰鼓表演帶出台灣走向國際舞台。

九天開創了戰鼓表演的新風貌,提升戰鼓表演的質感,可說是台灣戰鼓表演的第一把交椅,因此我們決定要採訪九天,了解他們轉變的過程。但很不幸的,我們跟九天連絡後,他們因為表演活動已排滿,無法接受採訪。聽到此消息,我們都很失望。但天無絕人之路,無意中我們看到有關九天與林教授的相關報導,在細讀報導後,我們決定採訪林茂賢教授,了解戰鼓在台灣的發展歷史及九天的轉變。跟林教授連絡後,他很爽快的答應我們的採訪。當知道可以前去採訪林教授,我們全體都很高興。

以下為訪談林茂賢教授的內容:

1.是如何跟九天結緣的?

答:大約在2001年與九天民俗技藝團的許團長認識,當時許團長想要改變九天的表演風格,提升九天演出的質感,他請我幫忙。於是我幫九天團員安排了許多課程,請舞蹈老師教導團員肢體表演、音樂老師教導樂理知識。而我也親自教導團員有關八家將、官將首等民俗文化的典故由來。這是我跟九天的結緣之初。

2.改造九天的過程中,您提了哪些改造計畫,是否有遇到執行困難?

答:當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啊!在未改造之前的九天團員,只有能用「俗氣」來形容,且江湖氣息很重,當然學歷也不高。要改變就要從自身氣質改變做起,因此我希望團員們能夠進修,取得大學以上的學歷,增加自我信心,如此才能開創自己的視野。其中有些團員受不了,離開了九天,但留下來的團員,現在都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歷,連團長也不例外。還有我建議團員扛著鼓去環島,打戰鼓是需要很多體力的,因此體能鍛鍊是必備的。扛鼓環島除了訓練體能之外,最主要是讓團員到處表演戰鼓,這樣才能讓更多民眾認識戰鼓。

3.九天如何將戰鼓表演的藝術質感提升?

答:首先要讓表演者將自己當成藝術家來看,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表演方式,在戰鼓演出時增加許多創新元素,像是結合武術、旗隊等表演,或是表演者臉上畫臉譜,甚至利用一些聲光效果、乾冰增加舞台表演氣氛等,都可以讓戰鼓表演展現不同以往的感覺。

4.現今的九天戰鼓表演,是否已具有國際藝術演出的標準?

答:九天的轉變性很大,且是好的轉變。九天可以走出台灣,站上國際舞台表演,將台灣的在地文化分享給其他國家民眾,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九天的戰鼓演出時常受人矚目,代表他們已經擁有自己的表演特色了,但藝術表演沒有100分的,每次演出總還是會有些缺點需要改進。所以在他們每次表演完後,我總是會在批評一番,這才會讓他們有創新改進的動力。

5.戰鼓表演在台灣已有多久的歷史?

答:戰鼓原本是和舞獅、舞龍結合,大約是這十幾年才獨立出來的,且每個區域都有各自的戰鼓發展。一開始都用在廟會活動居多,主要目的是炒熱廟會的現場氣氛,因此很多民俗技藝表演團體都會有戰鼓的表演,而這也是戰鼓可以成為台灣代表性的在地文化之因素。

 

(林茂賢教授解說改造九天的過程,由隊員拍攝)

(全體仔細聆聽林教授的解說,由隊員拍攝)

 

(本文及照片由晴如撰寫、編輯;照片皆由組員拍攝)

 

©2016台灣網界博覽會秀水國民中學蹦蹦隊專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