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戰鼓發展史戰鼓製作馬興戰鼓戰鼓擊擊樂戰鼓音樂藝術鼓動人心隊計畫簡報

 

廟會陣頭 
民俗文化 
戰鼓藝術 
美學大爆發 

 

為了更了解傳統藝陣的起源及演變,我們向台灣著名的民俗學者專家林茂賢教授請益。透過林教授的解說之後,我們對傳統藝陣有更深的認識及瞭解。傳統藝陣是台灣民間的代表性文化,藝陣表演包羅萬象,有鼓陣、官將首、三太子、宋江陣、舞龍舞獅等,其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發展,下列我們就一些常見的藝陣演出進行介紹。

 

在介紹藝陣演出之前,讓我們先介紹研究台灣民俗文化權威專家─林茂賢教授

林茂賢教授介紹:

林教授是台灣著名的民俗文化專家,專長領域是研究台灣傳統戲劇、台灣俗語歌謠及台灣民俗與文化等方面,目前在台中教育大學及靜宜大學兩校任教,也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董事等要職,竭盡心力地地維護台灣傳統民俗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

林教授同時也是九天民俗技藝團的藝術顧問,在他的要求下,九天團隊脫胎換骨,從一個只能在廟會的表演團體,轉變成可以躍上國際舞台演出的知名藝術團隊。

(民俗文化權威專家─林茂賢教授,由本組隊員拍攝)

 

廟會陣頭起源:

最早的廟會頭起源於遠古時代,為求神明庇佑,先民們選擇在宮殿或房子裡供俸神明,與神明進行溝通。到了重大的祭祀之日,為了喧染氣氛,才加上一些比較花俏的動作,形成了現在的廟會陣頭。廟會活動已是台灣本地的特有風俗,其在歷史文化傳承與民眾的精神生活,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廟會活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台灣民眾的信仰、藝術及人文的多元樣貌。廟會活動除了具有知識、藝術與娛樂功能之外,也兼具教化民眾、凝聚民心和保鄉衛民的特色,更促使民俗廟會朝向民間戲劇與傳統藝術表演的蓬勃發展。

台灣廟會活動都會有一些民俗藝陣的表演,有哪些藝陣比較常出現於廟會活動中呢?林教授回答:「大概是宋江陣、八家將、官將首、三太子、舞龍舞獅等藝陣表演比較常出現。」透過教授的解說後,我們了解到各種藝陣表演方式的特點,像八家將、官將首的表演需要畫上臉譜,因為他們扮演的對象是鬼神,因此在畫上臉譜後,就不能講話了,移動的腳步也有固定的走法,否則會對神祇不敬。而宋江陣則是台灣陣頭的雛型,因為以前台灣農業社會時代時常有村莊械鬥情形發生,村民們為了保護家園,會利用平時農閒時間操棍練武鍛鍊體力,在村莊發生械鬥時成為保護村莊的軍隊組織,而在廟會活動中則成為武術表演,而被稱為宋江陣。

 

台灣常見的藝陣表演介紹:

八家將

八家將的裝扮特色,主要在臉譜和刑具,開臉之後就不可以講話。八家將的禁忌很多,例如:飲食禁忌、行為禁忌、開臉之後不可以說話、不得自行破壞陣法、廁所時必須將身上的平安符取下,避免汙穢不敬。

電音三太子

典型的電音三太子因為陣頭的年輕化,所以加入了舞廳的元素,將傳統的三太子裝扮,扮成吸奶嘴、戴螢光棒跳舞等等,沒想到這種方式將然大受歡迎。

(神情威嚴的八家將,圖片來源:凱絲的樂活美學)

(活潑熱情的三太子,圖片來源:曉誌)

宋江陣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古中國武術和藝術的民俗表演,由一些愛好武術者在廟會廣場表演各種武術招式。表演時人數不拘,男女皆可。

官將首

八家將和官將首雖然都是家將,卻是不同陣頭。官將首是陰兵將領的領軍,具有護衛主神、驅逐鬼域的職責。官將首身上會掛鹹光餅,因為不需要法師開光,所以需要畫上三點金臉譜來破相。

(武功高強的宋江陣,圖片來源:now news今日新聞)

(生人勿近的官將首,圖片來源:ken lee的探索日誌)

 

(本文由晴如撰寫)

 

©2016台灣網界博覽會秀水國民中學蹦蹦隊專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