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流不息坪頂古圳圳流砥柱圳流砥柱圳圳有詞圳名遠播桃李滿圳計畫簡報

  

 

 

 

 

 

 

 

  

        坪頂水圳自清代開闢以來,除了必要的維修,圳路和隧道都維持原貌,所以水圳周圍環境未遭破壞,生態相極為豐富。因此,七星農田水利會在水圳的改善上,考量了灌溉用水、生態環境等因子,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劃設計。利用U型溝內襯砌塊石之方式營造出多孔隙環境、深、淺、寛、窄不規則斷面,以達到灌溉用水不流失、產生深潭、淺瀨的變化及製造水中魚、蝦、昆蟲棲息的環境。若以圳路施工的方法來看,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

  • U型生態工法

       這是最傳統卻也是最好維護的施工方法。這種施工方法是以板模定型後再敷上水泥,如同一般都市中的排水溝施工。這樣的施工方法容易,缺點卻也最多,最主要是對水圳生態的影響,不管是對蛙類及依繫水源維生的昆蟲,都是相當具有破壞力的;舉例來說,蜻蜓的幼蟲水蠆及螢火蟲的幼蟲可能無處可化蛹。對於蛙類來說,更可能由於壁面附著的苔蘚及水中浮游物質的減少,而對其繁衍數量造成衝擊。(b)

 

        

  • 內面工多孔隙工法

       這種內面工多孔隙施工法是U型溝施工法之後,能與自然界盡量取得平衡的施工方法。有鑑於U型溝施工法對環境的衝擊,因此內面工多孔隙的施工法著重於營造對水底底棲生物有利之生存空間;施工方法是大小石頭交錯產生細縫,於堆砌完成後再於土坡砌上水泥。這樣施工法的好處是生物有陰暗的細縫可以棲息,同時於細縫中更會生長出許多植物及苔蘚,不管是對於蛙類或是依靠水為生的昆蟲、蝦子等,都產生了一定作用的保護。(b)

          

           
  • 擬生態施工法

       這種施工方法是在平坦的水道中挖掘出深淺不一的凹洞,藉以模擬真正溪流中的狀況,使得水流速度因而產生緩急;並且在結合內面工多孔隙的施工法,使得底棲生物能有縫隙生存與躲藏。這樣的施工法,可以說是兼顧環境與美觀的做法。這樣生態法的大量使用無非是希望能夠讓區域內生態環境,與人為的建設達到平衡,但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綜合以上所有的施工法來看,隨著時代的演進;擬生態施工法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但相信在未來一定會有更好的施工法,能夠與自然更加緊密結合;而這也正是所有愛好與關心自然的人們,最大的心願。(b)

    

        

 
 

參考資料:

(a)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會誌。(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編印-2012年9月出版)
(b)古圳。 (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發行-2002年6月出版)
(e)讚水圳。(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