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流不息坪頂古圳圳流砥柱圳流砥柱圳圳有詞圳名遠播桃李滿圳計畫簡報

 

 

 

 

 

 

 

早期,平等里的先民為取得足夠水量,依序在坪頂古圳中的舊圳、新圳與登峰圳中開闢水圳。一百五十餘年的歲月中,三條水圳中,坪頂舊圳、新圳從坪林溪取水,登峰圳承接「香對礦坑」的溪水,沿途更匯集山澗中各條溪流,使水路流遍士林區平等里、溪山里,供應平等里平菁街一帶臺地居民之生活用水。(a)

然而三條圳路,自開鑿到現今,呈現不同施工手法,依照時代先後順序可分為:

()先民原始開鑿渠道工程

()混凝土溝工程

(三)鋼筋凝土溝內砌塊卵石工程(a)

 三條圳道在開鑿當時因地形、人力、技術的受限,因此皆為先民以原始方式親手興築圳道。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考量到容易毀壞需多次花費人力金錢修理等情形,水圳開始使用混泥土等堅硬材料進行補強與改善。後來當地與農田七星水利會考慮到生態問題,後期圳路整修改建過程中,逐步加入砌塊卵石等材料,讓水圳更能符合現代環境保育之需求。以下依序介紹三圳內容。

 

坪頂舊圳,是道光十五年(1835)由林錦仲、林玄文、劉聯輝等人,共同出資龍銀五百五十元所開墾之圳道。另有一說法為,是由何貴等人招募劉佛祐、林文錦為圳主,一同開墾。(a)

圳道總長度約三公里,其中所鑿的山洞長約六十公尺,此圳引山脈另一側之內雙溪溪水,灌溉大坪頂地區農田。而圳道水源頭所在地為:平等里清風亭往坪頂古圳青山步道方向,行經舊圳隧道入口端後,順沿水圳往上游約1.2公里處。全線保存先民建造風貌,均未用混凝土,是三條圳中,最符合生態工法的圳溝•當地居民除了用圳水灌溉外,更設置淨水場做為日常用水,讓舊圳至今在當地仍發揮極大功用。(a) 在決定開墾水圳後,整條圳道是由地主出地,拜託具有資金與技術的人員,開鑿水圳,這些人則稱之為圳主。但為了水圳和當地的永續經營發展,當地居民更共同決議訂出下列條件,並在道光十五年二月簽訂舊圳開墾契,進行施工,詳細內容如下:

(一)墾民需找有資本及開圳技術人作為圳主一同合作。
(二)須先留下守護神之香燈地及全庄公有牛埔塚部分的地。
(三)剩餘可灌溉土地才由圳主及墾民對半分。
(四)將香燈地出租給當地庄民耕作,再收取租金來供庄廟的香油錢。
(五)決定牛埔塚地是村庄的公共墓地兼放牧場所。
(六)先民營造村落共同體之表現,除了維生設施外,同時亦將村守護神及為祖先風水做適當安排 。
(a)

 廟宇一直以來是農業社會中,居民的精神依託中心,因此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外,廟宇的永久經營,也是關注的重點之一。接著是開墾契約中的紙本內容,原文如下:

道光十五年二月坪頂舊圳開墾契:  

「仝立應管山埔約字人股首何貴仝股夥何進、何才、蕭妙興、李發、李彩、鍾明、何怨等,前諸人附貴父何庚出名,仝捌股首鄒武、鄒 橫,林本,簡純,徐世吉、謝和興、邱盛宗等合夥向通事業戶給墾山林地壹所。坐貫芝蘭保,土名雙溪大平頂庄,其四至總界載明給墾批內。茲貴諸夥人等協力墾闢,通年成其園地。因乏水源, 股夥仝議,招得劉佛祐、林文錦等為圳主,自備工資開鑿圳路,併築埤塘疏泉灌溉,成其田畝,供納糧課,茲藉神人同力,圳路開通,當時公仝議定,埤圳水源灌足業界,先與圳主對半均分,茲已鬮分定界明白,貴仝捌股首武等合得一半,將一半園地,每所議作八段鬮分。」(k)

道光十五年間主要開墾坪頂大平尾,及坪頂的尾端,在未開鑿水圳前,因為缺乏水源,即使土地已開墾完成,也無法種植。 當時以何貴為首的開墾者,招募劉佛祐、林文錦為圳主,請其準備開鑿圳路的費用與技術,並由何貴等人出地,一同開墾。等開墾完成之後,土地與開圳圳主對半均分。從契約中說明開圳的人能獲得一半土地看來,可得知若此區沒有水源,土地就沒耕作價值,突顯出要在此處開圳的困難。(k)

而現今的整個坪頂舊圳路線,起點的方向以平菁街的平等派出所為準,往對面產業道路進去後的左叉路,是平菁街93巷路口,此為礁坑古道入口,右叉路往下的平菁街95巷路口,則為溪坪古道出口。要往坪頂舊圳方向,需要往右叉路下,過內厝橋上,在途中會經過設有水塔的平等里自來水水源地,走到盡頭遇到的第一叉路,往左上即可接到坪頂舊圳古道,此條路可走到水房,接著回到溪坪古道的另一岔路,往左上走可到清風亭,在清風亭周圍有四叉路。沿著溪坪古道方向的石階往下走,就能抵 達舊圳洞出口。在走水圳的過程中會經過數個水圳明洞,而此處設計數個開放式涵洞,目的是為了防止落石、雜物掉入水圳,阻礙到水流。在隧道尚未用柵欄封閉前,涉水走水圳隧道大約23分鐘,就能抵達水房,後來因為遊客漸多,怕污染水源,所以居民 時常巡視,後來則直接以鐵柵欄封閉,管制進出。

隧道出口的水房,接水管後會導入自來水水源地內,在管制之下,目前的舊圳古道環境保存良好。抵達水源柵欄處後,旁邊有小路,向下走可到達坪頂新圳源頭。然而要走到舊圳源頭,就需要沿著水圳,由柵欄右側開口繞進去。抵達源頭前,會看到一閘門,上寫著「大正9年」(1920年),這是有90多年歷史的閘門,見證舊圳古道的歷史,走到舊圳終點後,會接上內雙溪。而左側山徑,就是內雙溪古道,向上走可通往擎天崗,坪頂舊圳的源頭到此便畫下句點。(j) 

 

參考資料:

(a)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會誌。(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編印-2012年9月出版)
(e)讚水圳。(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發行)
(h)七星農田水利會官網 (http://www.csia.org.tw/www/main.aspx)

(j)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周師文會長與林雍勝先生口述。

(K)坪頂的水圳開墾契約( http://ms2.ctjh.ntpc.edu.tw/~tlf/BT-807.htm )

(l)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周師文會長與林雍勝先生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