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是五六年級生的童年玩伴,無論是誰,都能琅琅上口一段布袋戲口白。雲州大儒俠史艷文的幕後雕刻聖手是誰?對台灣布袋戲有興趣,就不能不認識「巧成真」。
台灣布袋戲偶雕刻的發展歷程,可分為五個時期:摸索期、萌芽期、興盛期、轉型期、多元發展期。而在台灣專業布袋戲偶雕刻師中,以彰化「巧成真」家族歷史最悠久,也最具開創性。「巧成真」的戲偶雕刻,由徐析森創始於四○年代初,長達六十年的家族雕刻事業,「巧成真」所雕刻而成的戲偶,涵蓋了台灣所有布袋戲偶的類型,包括:傳統戲偶、劍俠戲偶、金光戲偶、電視木偶以及專供收藏的木偶。「巧成真」始終居於開創與領先的地位。最膾炙人口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兩齒」,到後來的「霹靂布袋戲」及《聖石傳說》,皆出自「巧成真」第二代徐炳垣之手。
精
雕
細
琢
巧
成
真 |
|
|
|
▲劉三 |
▲怪老子 |
▲唐三藏 |
《以上照片由薪火相傳隊拍攝於巧成真》 |
木偶之家
布袋戲曾在台灣創造不少奇蹟,可以稱得上本土戲劇的代表。現在雖然逐漸沒落,卻仍擁有不少戲迷,甚至引發收藏潮,很多人以收藏布袋偶為樂。其中彰化市的巧成真木偶之家,所雕製的木偶就是爭先蒐集的對象。
巧成真不但是雕製台灣布袋戲偶的第一家行號,更創造出布袋戲的風雲人物,如史艷文、怪老子、劉三、藏鏡人、二齒到「獸石傳說」的電影人物,至今風靡不衰,並將戲偶推進到藝術境界。
三代薪傳
卓然成一家
光復到民國60年代,幾乎每個人都有在大廟埕前,為戲中人物喝采的烙記,布袋戲更是茶餘飯後的話題。到了電視布袋戲興起,雲州大儒俠一劇,更創下百分之九十七的收視率,布袋戲播放時,
常常有農人不下田,學生翹課,計程車司機不開的種種奇觀。劇中主角史艷文的雕製者,就是彰化市的徐柄垣。
徐柄垣經營的巧成真木偶之家,可說家族事業,必須由第一代的徐析森談起,他的父親徐阿爐就是經營佛像生意,也雕刻佛像。兒子徐析森學會雕刻佛像,而且幫忙修復當時各布袋戲團的木偶,並仿刻木偶,因此與布袋戲的團主多有交情。台灣第一尊布袋戲木偶就是由他雕製出來,被尊稱為「阿森頭」,創立巧成真字號。三個兒子中老二也曾與黃俊卿合作,創出名號,風光一時。老三徐炳垣則後來居上,不但傳承,還自成一家。
雕技過人
打造史豔文傳奇
布袋戲起源於福建,傳到台灣後,所有的戲偶都是由當時布袋戲偶製作的重鎮泉州進口,台灣並未有雕製技術。兩岸對峙年代,戲偶無法進口,當年亦宛然戲團的李天祿拿了戲偶給徐析森,請他設法雕刻,徐析森不久就雕出讓團主喜愛的作品,當時李天祿還拿到同業間炫耀,並認為台灣能夠自製,更以不再進口為榮。徐阿森也就此成名,並將技藝傳給第二代。
徐柄垣出生於名國24年,自幼耳濡目染學習佛像與戲偶雕刻技術。因為個性木訥,勤於學習,並能研究創新,而大放異彩。名國40年代以後,布袋戲風起雲湧,戲團不斷增加,由傳統戲偶演進為金光戲,到名國50、60年代電視興起,布袋戲進入螢光幕。最出名的就是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主角史艷文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
模擬真人
誕生傳世經典
布袋戲在不斷求變中,戲偶由原來8吋不斷加大,甚至到達3尺3,還加入了會動的眼睛與嘴,加入機關,不斷研究改良下,成為獨樹一幟的木偶。因此黃俊雄找徐柄垣合作,雕刻一個英俊、溫文儒雅的小生,他就以兒子徐世昌為模型,雕出了史艷文。
戲偶的雕製是繁複的工作,由選材、粗胚、雕鑿、磨光、繪臉、上色等等,傳統有十道手續,都靠功夫。他手法細膩,每尊木偶的神韻也不同,讓戲偶成為台灣特色的代言。
如今布袋戲的光景不在,但仍有許多愛好收藏者。布袋戲偶不再只是道具而已,彰化有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應努力保存,薪傳給下一代。
台灣布袋戲偶的創始者-
巧
成
真 |
|
|
▲繪臉藝術 |
▲手法細膩 |
|
|
▲神韻如生 |
▲雕製多元 |
《以上照片由薪火相傳隊拍攝於巧成真》 |
【參考資料】
半線文化季刊。2011年3月。彰化市公所。
感謝彰化巧成真協助網頁製作拍攝
圖文資料:2015陽明薪火相傳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