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理念 中華禪法鼓宗 大事記

  釋聖嚴法師,俗名張保康,法名慧空,號聖嚴,以號行於世間。西元一九三O年十二月初四生於中國江蘇南通狼山前小娘港,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禪修體驗經虛雲長老徒孫靈源老和尚印可,獲賜法名知剛,號惟柔。


  聖嚴法師於少年出家為沙彌,法名常進。1949年,還俗,以張採薇為名,加入中華民國陸軍,隨軍抵達台灣。在退伍後,於1960年再度於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辦人東初法師之門下,剃度出家,所給的法脈字號為「慧空聖嚴」。赴日本留學,獲得日本立正大學的博士學位,是台灣第一位親自赴日本攻讀博士並順利完成所有學分的華裔出家比丘。在東初法師過世後,承繼為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並開創台灣佛教宗派「中華禪法鼓宗」。法鼓山的弟子尊稱為『聖嚴師父』,而各地華人則稱「聖嚴大師」。

  聖嚴法師因感念於修習佛法的信眾與學生日增,原位於北投的農禪寺佛門道場逐漸不敷使用。其後於1989年因緣購得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的一塊土地,建設「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以其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創立漢傳佛教「法鼓宗」,並為法脈傳承的創辦人,並於2006年9月2日傳位於現任方丈「果東法師」。

  於二OO九年二月三日因腎衰竭逝世,得年七十八歲。

(圖片來源:法鼓山聖嚴法師網站)

 

堅持理念 中華禪法鼓宗 大事記 回頁首

  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完整的認識及了解聖嚴師父的法鼓山理念,他提出了「四大堅持」,讓大家可以在最短的字裡行間中認識大師堅定的信念。


一、堅持「法鼓山的理念」:
  堅持「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品質應該從自己先提昇起,提昇自己的品質,對於自己、家人都有好處。聖嚴法師堅信,要貫徹三大教育、實踐四種環保方能提昇人的品質。此外,以三大教育為契機契理的施設,以四種環保為契機契理的方便,以心靈環保為主導,來實踐禮儀、生活、自然生態的三種環保。以超然的觀念及健康的方法來淨化心靈、提昇人品、淨化社會,便能達成建設人間淨土的大悲心願。


二、堅持「三大教育」:
  堅持「三大教育」--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以三大教育來做為建設人間淨土的方法和橋梁。而大學院教育的目的,則是要為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培養人才,因此必須聖嚴師父認為要先將大學院教育辦好,才能真正落實三大教育。而且,這三大教育都是為了達成「關懷」這個目標。師父認為關懷和教育是同時並行的,用教育來達成關懷的目的,用關懷來達成教育的功能。

(圖片來源: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三、堅持「四種環保」:
  四種環保分別是「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和「自然環保」,其中以「心靈環保」為核心主軸,就是心理的建設、精神生活的提昇和養成;精神生活提昇、養成了,心理人格才能健全,「心五四」、「心六倫」和「關懷生命」運動都是相關聯的,同樣源自「心靈環保」,目的是為了護心、安心。此外,禮儀環保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時,身有身儀,口有口儀,心有心儀;生活環保的內容,包括不製造噪音和髒亂,不浪費自然資源,省吃儉用,淨潔樸實;自然環保則是少浪費、少破壞,多節省自然資源,盡量減少自然資源的使用及浪費。聖嚴師父周延的用生活化的方式來提升一個人的「全面品質」。


四、堅持「漢傳禪佛教」:
  漢傳禪佛教是法鼓山與世界接軌的立場。因為漢傳佛教並不獨善其身,也不排除異己,漢傳佛教包容所有一切文化,沒有性別、族群差異,所以現在這個多元文化的世界,正是漢傳佛教最適合發展的空間。因此,四大堅持的最後一項,就是漢傳的禪佛教,並以禪佛教的立場,和世界佛教、世界各種文化接軌、對話,建立起和平喜悅的人間淨土。

 

中華禪法鼓宗 堅持理念 大事記 回頁首

  聖嚴法師振興中華禪風,承續漢傳法脈,整合了過去的漢傳禪佛教,保留了中國禪宗寺院好的部分,為「中華禪法鼓宗」。

  「中華禪」傳承的是中華民族,也就是華人的禪修。華人的禪修,從古以來雖然有很多的變化,有所謂的五家七宗,或者更多的宗派,可是在發展變化之中,不會放棄釋迦牟尼佛的根本原則。聖嚴法師的法脈是傳承於中國禪宗的兩個系統,一個是曹洞宗,一個是臨濟宗。這兩個系統是屬於中華民族,並且是漢傳佛教裡最主流的,那就是禪佛教。除了傳承這兩個系統,師父也參考日本、韓國、越南的禪法,乃至於西藏的次第修法、南傳內觀法門,是重新整理漢傳佛教的傳統禪法之後的再出發。因為是在承襲傳統禪法之外,又有創新,所以重新立宗,名為「法鼓宗」。

  漢傳佛教的特色就是能夠包容異民族、異文化的優點;而在適應時代、環境以及不同地區文化的同時,自己的主體思想、修行方法都不會改變。這就是漢傳佛教的特色,也是禪宗的特色,因此稱為「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所創的中華禪法鼓宗內容,是將傳統的話頭和默照禪整理後,除了保持頓悟法門的特色,也在頓中開出次第化的漸修法門。將禪修過程由淺入深,分成四個階次:散亂心、集中心、統一心、無心,每個階次各有修行及進階修行的方法。

  禪修就是要從基礎的放鬆身心開始,最後達成放下身心的目的。「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手在做什麼,心在做什麼。」「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這就是中國禪宗祖師們所提倡「禪在平常日用中」的大道理所在。因此,不僅禪堂中打坐、經行、拜佛、課誦是修行,齋堂用餐、飲水,寢室睡覺、起床,飯後出坡勞作等,每一處每一時,都是修行的地方和修行的時間。

  法鼓山所要達成的目標,就是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提昇人品、改善環境、安定人心、安定社會。如此,才能完成和諧的人生、和樂的社會、和平的世界。所以,如果懂得心靈環保,運用禪修方法,即使不在禪堂,不在打坐,也可以在平常生活中體驗中華禪法鼓宗。

 

經歷 堅持理念 中華禪法鼓宗 回頁首

年份  事件

1930年.生於江蘇。
1943年.於江蘇南通廣教寺出家。
1947年.進入上海靜安寺佛學院就讀。
1949年.從軍入伍,由上海登艇來台。
1956年.撰第一本書《評〈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1959年.年底奉准退役,退伍令於1960年1月1日生效。
   .接任《人生》月刊主編。
1960年.二度披剃,於東初老人座下出家,字號「慧空聖嚴」。
1961年.於高雄美濃朝元寺禁足,閉關六年。
1969年.獲日本東京立正大學的入學許可,赴日留學。
1971年.以《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論文獲碩士學位。
1975年.以《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論文獲文學博士學位。
   .返台出席「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家建設研究會」(國建會)。
   .應「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邀請,赴美弘化講學。

(圖片來源:聖嚴法師網站)

1976年.擔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大覺寺住持。
   .獲東初老人曹洞宗法脈傳承。
1977年.創辦英文季刊《禪雜誌》(ChanMagazine)。
   .東初老人圓寂,奉老人遺命返台承接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法務。
1978年.任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
   .獲靈源老和尚臨濟宗法脈傳承,字號「知剛惟柔」,接受法脈傳承譜《星燈集》。
1979年.於美國紐約創立「禪中心」,後更名為「東初禪寺」。
   .於農禪寺成立「三學研修院」,並揭示〈院訓〉。
   .創辦英文月刊《禪通訊》(ChanNewsletter)。
1980年.成立「東初出版社」,紀念東初老人。
   .台灣首次剃度四位弟子,為僧團之初始。
1982年.復刊於1961年停辦的《人生》月刊。
   .第一本英文著作「GettingtheBuddhamind」出版,為禪七系列開示結集。
   .於紐約成立「法鼓出版社」(DharmaDrumPublications)。
1985年.於中華佛教文化館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
1987年.應邀前往美國緬因州摩根灣禪堂主持禪修。
1989年.創建法鼓山,以「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
   .首度至英國威爾斯指導禪七。
   .《法鼓》雜誌創刊。
1990年.舉辦「第一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擔任總召集人。
   .於紐約東初禪寺撰寫〈與法鼓山僧俗弟子共勉語〉,後更名為〈四眾佛子共勉語〉。
   .獲內政部頒發「中華民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
1991年.於護法勸募會員聯誼會中提出〈我們的共識〉。
   .於紐約東初禪寺首次傳授菩薩戒。
1992年.提出「心靈環保」,成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
   .獲台北市政府頒「台北市市民榮譽紀念章」。
   .赴捷克、比利時弘法。
1993年.在台灣首次傳授菩薩戒。
   .獲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第六屆「全國愛心獎」。
   .獲「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協會」頒發第三屆「傑出社會運動領袖和風獎」。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一書,獲「中山文藝傳記文學獎」。
   .將歷年著作集結成《法鼓全集》出版,共七輯,四十冊。
1994年.提出「禮儀環保」,推動佛化聯合奠祭、佛化聯合祝壽、佛化聯合婚禮。
   .於美國成立「法鼓山佛教會」(DharmaDrumMountainBuddhistAssociation,DDMBA)。
   .電視弘法節目「大法鼓」開播。
   .提出法鼓山之工作重點為「一大使命,三大教育」。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一書,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圖書類「文學創作獎」。
1995年.與一行禪師於農禪寺進行一場「禪與環保」對談。
   .成立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獲選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八十四年度「推動社會教育有功個人獎」。
1996年.獲國際傑人會中華民國總會主辦第一屆「中國傑人獎」之「宗教教育獎」。
   .電視弘法節目「不一樣的聲音」開播。
   .主持法鼓山奠基大典及地宮安寶典禮。
1997年.達賴喇嘛受邀訪台,與達賴喇嘛會晤,談論有關比丘尼戒律問題。
   .首度前往波蘭華沙指導精進禪修。
   .首度前往克羅埃西亞指導禪修。
   .紐約象岡道場成立。
   .出席梵蒂岡「第十一屆國際各宗教領袖和平會議」,會後並晤見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98年.獲《天下》雜誌票選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在紐約與達賴喇嘛進行「文殊菩薩智慧法門——漢藏佛教世紀大對談」。
   .首度前往俄國聖彼得堡主持禪修。
   .於中國大陸北京「海峽兩岸佛教學術會議」發表主題演說。
1999年.獲中華民國公益團體服務協會第一屆「國家公益獎」。
   .參加「新世紀科技與人文高峰會談」,與李遠哲、施振榮、漢寶德對談,開啟與社會各
    界菁英的系列對談。
   .首度前往德國柏林舉辦禪七、指導禪修。
   .提出「心五四運動——二十一世紀生活主張」。
   .921大地震後,赴台中、南投等地關懷,成立安心服務團,推動「法鼓山安心系列——關懷專案」,提倡「人心重建」工作。
   .成立「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增補出版《法鼓全集》,全套共七十冊;2005年又增補為一百零二冊。
2000年.以漢傳佛教代表身分,出席於紐約聯合國大會堂舉行的「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
    平高峰會」,並發表主題演說。
   .榮獲行政院文建會頒發「終身貢獻文化獎」。
2001年.應邀於台北舉行的「宗教與世界和平及心靈環保座談會」發表演說。
   .應邀於台北舉行的「世界宗教合作會議」發表閉幕演說。
   .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主持「法鼓山啟用——僧伽大學佛學院創校暨開學」典禮。
   .應邀出席於紐約舉行的「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諮詢委員會」,並發表
    演說。
   .應邀至墨西哥指導禪修。
2002年.獲頒「內政部專業獎章」之「一等內政獎章」。
   .以佛教領袖身分出席於紐約舉辦之「世界經濟論壇」。
   .出席於泰國曼谷舉行的「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
   .《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一書,獲第三十七屆「中山學術著作獎」。
   .率團護送輾轉流至海外多年的阿閦佛頭像,回到中國大陸山東神通寺四門塔。
2003年.應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之邀,出席於日本京都舉行的「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第一次籌
    備會議。
   .應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之邀,於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議」發表演
    說。
   .與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進行「全球化趨勢下的信仰價值觀與教育」對談。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與中國大陸北京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文講座」。
   .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菩提獎」。
   .偕同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的宗教暨精神領袖代表,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二地,進行宗
    教和平運動的工作。
2004年.出席「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於美國紐約召開的「防止恐怖主義研討會」。
   .出席「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於泰國曼谷召開的「亞太地區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
   .主持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動土典禮。
   .分三階段舉辦「世界青年和平高峰會台北論壇」。
   .出席「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於約旦召開的董事會。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台灣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合作設置「法鼓人
    文講座」。
2005年.出席在愛爾蘭都柏林召開的世界銀行「信仰暨發展領袖會議」。
   .推動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分別與成功大學、中國大陸南京大學合作設置「法
    鼓人文講座」。
   .應邀於中國大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及廣州中山大學進行專題演講。
   .獲頒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舉辦傳法大典,將「中華禪法鼓宗法脈傳承書」傳予東、西方共計十八位法子。
   .創建之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落成開山。
   .於「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年會擔任理事主席,帶領討論理事會的各項行政事務。
2006年.於中國佛教協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發表主題演說。
   .於法鼓山園區舉行「第二任方丈接位大典」,正式將方丈職位交付果東法師。
   .率十五位「法鼓山青年領袖代表團」青年代表,參加於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之「聯合國
    全球青年領袖高峰會」。
   .於「聯合國全球青年領袖高峰會」在象岡道場舉辦為期三天的會前會——「青年領袖促
    進和平論壇」發表開幕、閉幕演說。
2007年.創辦台灣第一所獲教育部核可設立的單一宗教學院——法鼓佛教學院。
   .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簽署合作設置「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
   .提出「心六倫——新時代.心倫理運動」。
   .推動防制自殺活動,創辦「關懷生命獎」。
   .於法鼓山舉辦之「亞非高峰會」中開幕演說。
   .多年推動環保自然葬,並與台北縣政府合作規畫之「台北縣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正式啟
    用。
   .於法鼓山首度啟建回歸佛法、合乎環保理念之「大悲心水陸法會」。
2008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文化貢獻獎」。
   .獲美國設計與流程科學學會「李國鼎傑出經濟社會制度設計獎」。
   .與史上第六位登陸月球的美國太空人艾德格米契爾博士對談。
   .應邀出席台灣政治大學舉辦的「公共政策論壇──人文關懷系列:人類生命的再生與複
    製」,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談「科技突破與宗教關懷」。
   .於「國際關懷生命暨自殺防治論壇」與國際防治自殺協會主席米謝勒對談「自殺防治
    策略與佛法如何協助防治自殺工作」。
   .在台北與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對談「大悲心起:與地球生命體的深層對話」。
2009年.2月3日因病圓寂。
   .獲頒總統褒揚令。

回頁首

(資料來源聖嚴師父大事記)

(以上文字資料整理至法鼓山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