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形式多元豐富

40餘棟房舍樣式多元而豐富,台鐵縱貫線彰化站1905年通車,1920年開始興建木構造之段長、驛長和員工宿舍,1959年八七水災後,才開始興建磚造宿舍,並在1970年興建水泥公寓。

宿舍區域內保留許多日據(1895-1945)至民國時期 (1945至今)之舊式建築,其建築風格純日式或中式、有的則採中、日式融和的折衷形式,也有兼採日、西、中形式的「台式建築」,如同台灣近百年建築發展史的縮影。

在鐵路村內還有一特殊建築─-防空洞,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帝國主義為掌握石油、橡膠等重要戰略物資,執行「南進政策」加緊侵略東南亞,臺灣因地理位置位處日本至東南亞路線的中點上,因而成為日本南進政策的跳板,防空洞即為戰火下特殊印的建物。

宿舍村內總計有五座地上防空洞及五間戰後防空地下室,規模設計各有巧妙,還有電燈及電話配備。防空洞見證了宿舍村在戰時的生活景象,具有歷史意義,值得保存。

過去在鐵路村居住的人,對防空洞印象深刻,對現在的學生及孩子來講,走進體驗防空洞,更是了解歷史的最佳活教材。

具體的歷史脈絡

近百年來,宿舍居民進進出出,最早期由日籍長官(日治時代,台鐵中階以上長官皆由日人擔任)進駐,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鐵道兵進駐,本省籍幹部逐漸增加…...,這些的歷史脈絡,可以從日式房舍及日治時代鐵路史料窺知一二,宿舍區最早的故事,並從磚造房舍大門上的「毋忘在莒」模糊字跡,還有水泥公寓頂樓的「反攻復國」紅色浮雕,皆反映國民政府遷台時的歷史糾葛。

為了促進都市發展,鼓勵舊社區進行改進,提升生活品質,行政院於2006年元月核定「加速推動都市更新方案」,彰化縣政府為響應中央政策,積極爭取「彰化火車站北區都市更新計畫」,由於彰化台鐵宿舍村正好位在此一區域內,因而面臨被拆除改建為公園、停車場的命運。

彰化地區文史、公民團體,認為宿舍村深具歷史意涵及地方產業等獨特性,向縣政府陳請予以保留。

2012年,文化局將鐵道部一號行官舍(彰美路一段8巷8號、10號)、鐵道部二號行官舍(彰美路一段8巷14號、16號)、鐵道部彰化鐵道俱樂部(彰美路一段8巷37號)、鐵路班兵房舍(彰美路一段20巷6號)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


2014年4月,彰化宿舍村非歷史建築面臨怪手的威脅,彰化各民間團體進行串連,呼籲縣政府應再慎重評估宿舍村的歷史價值,宿舍村才暫時逃過一劫,獲得緩拆的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