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分由~油畫的緣由
油畫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製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它起源並發展於歐洲,到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畫種。古代歐洲的畫家們在諳熟和熱衷於坦培拉繪畫技法的同時,漸漸發現了它的缺陷與不足,比如:顏色之間難以融合暈接,色彩不夠柔和光艷,小筆多次排線過於費力,以及在潮濕的氣候條件下易發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鑑於此,畫家們發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護畫面的辦法。而後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層畫面上做多層透明色罩染,後稱之為上光術或釉染法,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種非坦培拉繪畫亦非油畫的技法。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繪畫。李奧納多·達文西對油性顏料進行過多次研究運用,但技術不夠成熟,致使許多作品沒能留存下來。
幾百年來,經過各代畫家的繼承和創造,油畫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古典油畫在整體上是油畫語言諸因素共時綜合運用的結果,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在此基礎上對某一個或幾個因素特別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比較注重明暗法的運用,畫中景物的暗部統一籠罩在陰影中,明暗交界線呈柔和的過渡,造就了畫面集中而渾然的效果。達·芬奇的《岩間聖母》是這種風格的代表。同時期的尼德蘭畫家則清晰地刻畫畫中景物各個細部,景物之間是色彩的差別而非明暗的過渡,康平的三葉祭壇畫《受胎告知》就細緻地呈現室內外的所有景物。
油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漢代有油帛的記載, 明代《髯飾錄》記載了諸種油畫技法。 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興盛起來,並傳播到各地。 歐洲油畫大約於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 一說由中國傳入,其說待訂。
傳統油畫主要以亞麻子油調和顏料為主,稱為油彩繪製。 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乾後不變色, 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髒,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
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油畫適合創作大型、史詩般的巨作。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
19世紀後期,由於科技發展,許多新材料應用於油畫領域,如丙烯顏料或油漆等,並不侷限油彩。
著名的油畫作品很多,像是最常聽到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出自李奧納多·達文西),還有「肯特海灘」(出自泰奧多爾‧居丹) 等等。 |
油畫的技法 |
說 明 |
透明覆色法 |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調色油稀釋的顏料進行多層次描繪。必須在每一層乾透後進行下一層上色,由於每層的顏色都較稀薄,下層的顏色能隱約透露出來,與上層的顏色形成變化微妙的色調。例如在深紅的色層上塗罩穩重的藍色,就會產生藍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豐富效果,這往往是調色板上無法調出的色調。這種畫法適於表現物象的質感和厚實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人物肌膚細膩的色彩變化,令人感到肌膚表皮之下流動著血液。它的缺點是色域較窄,製作過程工細,完成作品的時間長,不易於表達畫家即時的藝術創作情感。 |
不透明覆色法 |
也稱多層次著色法。作畫時先用單色畫出形體大貌,然後用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往往畫得較薄,中間調子和亮部則層層厚塗,或蓋或留,形成色塊對比。由於厚薄不一,顯出色彩的豐富韻意與肌理。透明與不透明兩種畫法沒有嚴格的區別,畫家經常在一幅畫作中綜合運用。表現處在暗部或陰影中的物象時,用透明覆色法可以產生穩定、深邃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不透明覆色法則易於塑造處在暗部以外的形體,增加畫面色彩的飽和度。19世紀以前的畫家大都採用這兩種畫法,製作作品的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畫完一層後經長期放置,待色層完全乾透後再進行描繪。 |
不透明一次
著色法 |
也稱為直接著色法。即在畫布上作出物象形體輪廓後,憑藉對物象的色彩感覺或對畫面色彩的構思鋪設顏色,基本上一次畫完,不正確的部位用畫刀刮去後繼續上色調整。這種畫法中每筆所蘸的顏料比較濃厚,色彩飽和度高,筆觸也較清晰,易於表達作畫時的生動感受。
19世紀中葉後的許多畫家較多採用這種畫法。為使一次著色後達到色層飽滿的效果,必須講究筆勢的運用即塗法,常用的塗法分為平塗、散塗和厚塗。平塗就是用單向的力度、均勻的筆勢塗繪成大面積色彩,適於在平穩、安定的構圖中塑造靜態的形體;散塗指的是依據所畫形體的自然轉折趨勢運筆,筆觸比較鬆散、靈活;厚塗則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顏料,有的形成高達數毫米的色層或色塊,使顏料表現出質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強化。 |
|
資料來源:
1.油畫藝術百科:http://youhuayishu.baike.com/article-91016.html
2.Bai Du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6852/10234279.html
陳文彬老師示範油畫繪製的過程,透過幾個分段展示圖,讓我們瞭解油畫是如何形成。
例如下圖的兩個例子,是陳老師繪製普羅旺斯風景會的繪製過程。 |
普羅旺斯曠野寄情 |
|
|
|
|
|
|
la cadiere的酒莊葡萄園step1(第一週)
la cadiere小城鎮位於耶荷到馬賽之間,此次所畫的地方就在la cadiere城外的葡萄園區 |
|
|
1.在畫這張畫之前先塗上gasso打底劑,一層乾了再塗上一層重複做幾次直到畫布有厚實的底如此接下來會更好上顏色。
2.剛開始構圖時用了burnt umber加松節油稀釋薄塗。
3.尋找連接畫布四個邊緣重要的切點,大的直線和曲線的座標和切點。 |
|
|
|
|
|
|
4.松節油在此階段的運用非常廣泛,加入松節油可稀釋顏料在畫的過程中會比較流暢,其揮發的特性使顏料有催乾的作用以利隨後的疊色。
5.此階段將稀釋後的顏料快速佈滿整個畫面。
6.色調偏中間色,也非高彩度,現階段先不要調白色。
7.此階段將稀釋後的顏料加入深色調子。
8.濁色調低彩的顏色可先用上,局部加白調亮和調灰,在現實的世界裡高彩的地方並不多,而那些讓我們感受到高彩的地方是因為旁邊到處佈滿低彩,在作畫即將完成階段時再加入高彩,明亮,厚重的顏料如此畫面層次會豐富立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