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往永安製鼓廠訪查時,除了靠單純的收集資料認識製鼓之外,為了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這個產業的涵意,
於是我們便在這段期間陸陸續續訪問了老闆、老闆娘,以及線西國中小,來探索鼓其中的奧妙。
於是我們便在這段期間陸陸續續訪問了老闆、老闆娘,以及線西國中小,來探索鼓其中的奧妙。
(訪問老闆)
3.從此處買來的一個鼓可以用多少年?
ans:一個普通的鼓至少就能使用十年,以前使用的牛皮都是用很老的黃牛,鼓才能維持一定的品質。
但是由於現今的人一心一意只想賺錢,生產的牛皮自然良莠不齊,所以現在的鼓使用期限就不一定,很難一概而論。
4.如果好好保養,鼓的壽命可以增加多少年?
ans:用牛皮製造的鼓致命點在於必須遠離水氣,因此要盡量遠離潮濕的地方,
否則鼓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損壞,如果能做到,大概可以使用十年。
5.請問您有想過要把台灣製鼓產業推廣到國外嗎?
ans:其實我是非常想,但是就連政府都沒辦法向外地大力宣傳我們所製作的鼓,
要發揚到國外去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ans:其實我是非常想,但是就連政府都沒辦法向外地大力宣傳我們所製作的鼓,
要發揚到國外去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對於這一點我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6.請問您有想過把製鼓融合其他產業嗎?
ans:有,本來我們想要跟一些表演團體合作,但是他們似乎都不願意,
可能是因為他們想要各自發展各自的產業。
ans:有,本來我們想要跟一些表演團體合作,但是他們似乎都不願意,
可能是因為他們想要各自發展各自的產業。
7.請問當年線西鄉的製鼓產業繁榮嗎?
ans:線西這裡是鄰近海邊的地方,雖然此處以務農人家居多,但是因為海風,導致收成變差,
當年的人為了養家活口,就必須學會一技之長,製鼓就是一個例子。
當年線西鄉的製鼓師傅可說是最多,也是最繁榮的時候,但是因為製鼓這個產業看似低落,
也被別人瞧不起,因此製鼓產業逐漸沒落。
8.會不會覺得在製鼓時的空間太小?有想過擴建製鼓廠嗎?
ans:不會。因為我們這裡是純手工,因此產量不多,所以在空間上也不會覺得太擁擠。
雖然想要擴建但是因為製鼓原料逐漸變少,怕到時候無法大量生產而逐漸荒廢這塊地,而喪失了原本的意義。
9.請問您的兒女有想要繼承家業嗎?
ans:沒有,因為他們認為製鼓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加上製鼓過程中會散發出強烈的臭味,
令人無法忍受,因此他們不願意,就跟當年我的心情相同,
雖然百般不願意,但最終仍需要接受,我不希望他們步上我的後塵。
10.未來若是沒有繼承人,請問您的打算是什麼?
ans:如果真是如此,希望政府能夠大力提倡,找個有心人來傳承這項製鼓的技術。
ans:如果真是如此,希望政府能夠大力提倡,找個有心人來傳承這項製鼓的技術。
11.請問在製鼓期間有沒有什麼禁忌是不可以犯的?
ans:有一種情形是絕對不能碰鼓的,就是家裡在服喪的時候,
畢竟鼓大部分都是拿來辦喜事,所以說會不吉利。
ans:有一種情形是絕對不能碰鼓的,就是家裡在服喪的時候,
畢竟鼓大部分都是拿來辦喜事,所以說會不吉利。
12:請問您對未來的期許是什麼?
ans:我希望未來自己能夠更努力製鼓,想要讓這些下一代的年輕人知道地方上還存在著這些傳統製鼓產業,
並且盡本分努力的傳承、推廣下去,讓這份精神不會消失。
(訪問老闆娘)
3.請問在這個製鼓廠生活當中,有發生什麼難關/趣事嗎?
ans:有,當時老闆脾氣比較不好也挺難控制的,一旦有客人來訪或是製鼓上面發生什麼困難時,
就會開始發脾氣,通常這種時候就是必須靠我來安撫他的情緒。
4.您希望自己的兒女繼承自家製鼓產業嗎?
ans:我並不希望自己的小孩繼承,因為未來製鼓這個工作將會隨時代的變遷而更加的辛苦,
而是希望他們出去闖蕩一番,擁有自己的事業。
5.請問您在幫忙老闆製鼓時所做的工作項目是什麼?而老闆的母親呢?
ans:大部分我都是負責幫忙在牛皮上打洞,並且將繩子穿過洞裡,
並且最後在木桶裡裝響條,而我的婆婆則是負責曬牛皮。
ans:大部分我都是負責幫忙在牛皮上打洞,並且將繩子穿過洞裡,
並且最後在木桶裡裝響條,而我的婆婆則是負責曬牛皮。
6.跟著老闆一起製鼓會很苦嗎?
ans:不會阿,雖然過程中比較消耗體力,但是做久了自然就會習慣。
ans:不會阿,雖然過程中比較消耗體力,但是做久了自然就會習慣。
7.如果現在可以跟老闆說一段話,您想說什麼?
ans:我沒有什麼話好說的,可以說的大概就是「辛苦了......」。
ans:我沒有什麼話好說的,可以說的大概就是「辛苦了......」。
結論:
訪問製鼓廠老闆的過程,也許一般人會覺得枯燥乏味,畢竟製鼓真的是一項曲高和寡的產業,但是我們去的心得不是如此。
雖然我們在老闆解說製鼓過程中有很多地方不懂,但是他卻很有耐心的教導我們,另外老闆也向我們訴說製鼓的歷史,
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傳統產業的興衰過程,而且老闆也毫不吝嗇的讓我們體驗許多活動,
例如:繃鼓、打鼓等,去了之後可謂「入寶山且滿載而歸」。
訪問製鼓廠老闆的過程,也許一般人會覺得枯燥乏味,畢竟製鼓真的是一項曲高和寡的產業,但是我們去的心得不是如此。
雖然我們在老闆解說製鼓過程中有很多地方不懂,但是他卻很有耐心的教導我們,另外老闆也向我們訴說製鼓的歷史,
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傳統產業的興衰過程,而且老闆也毫不吝嗇的讓我們體驗許多活動,
例如:繃鼓、打鼓等,去了之後可謂「入寶山且滿載而歸」。
(本頁圖文皆由組員自行拍攝、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