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

朱銘大師本名為朱川泰,童時小名「九二」。出生於苗栗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由於家境清寒,朱銘以歷史人物、民間故事和帶著泥土的水牛為創作題材,這些作品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時,造成了藝術界極大的轟動。楊英風曾經說過:「藝術應該要求新的內涵,新的精神表達。」這句話被朱銘牢牢的記在腦海裡。於是,朱銘放棄了精雕細鑿的雕刻風格,改以自然、簡單又樸實的刀法來呈現出自己的作品。

雖然朱銘受到大家的肯定,但他仍想更進一步的突破,他不斷的摸索、嘗試,尋找新的創作主題。後來他在練太極拳時,領悟到了太極哲理,就以木雕的方式雕作了一尊尊的太極作品,表現出太極「以柔克剛」的氣派。朱銘賦予作品一種變化和張力,無論從哪一種角度觀看,他對風格和精神的探索是一貫的。

另外,1980年代朱銘創作『人間系列』作品,早期人間彩繪系列作品,朱銘以木頭雕作,表現出與『太極』截然不同的感性經驗。最初的『人間』雕像切口毛糙,木質粗拙,不加以掩飾,使人覺得朱銘是隨意捻來,恣意劈鑿。而表面痕跡更呈現出與『太極』作品不同的張力。

朱銘創作的重點在於摹寫人間百態。他以旁觀者的角色刻繪云云眾生,使朱銘可以專心塑造作品的精神,成就一種富於哲思,對人類處境作深刻反省的雕刻藝術,他說:「創作的出現,就如一顆蛋的誕生,完全不假思索,自然得根本無從拒絕。」又說:「丟與忘,才是最重要的課程,學得太久了,很多東西必須忘掉,忘掉了自己才回得來。」在這些比喻生動的觀念背後,是他幾十年來從事創作所累積的心血與經驗。他喜歡從大自然中累積創作能量,強調每一位藝術創作者的心中都有一個種子般的自我,那是創造的發源地,更是一種內在的精神。朱銘的作品,不斷創新主題,也不斷變化創作的材料。他的見識、氣魄及專注於創造的神情,使他登上了雕塑藝術的高峰,成為享譽國際的藝術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