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的七月,我便開始接觸網博,一開始,我們先學一些簡單的電腦軟體運用,像是雲端硬碟、繪聲繪影、Flash、PhotoImpact、如何發起視訊會議(google的新功能Hangouts)…等,讓我們不對製作網頁感到害怕,也對網博有些基本認識。在集訓那幾天,小組成員彼此認識,彼此熟悉,默契也越來越好。

  我們選定的議題是環境議題,介紹在莫拉克風災後重建而生的部落─禮納里(Rinari),意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等待恩典的地方」。禮納里是由大社村、瑪家村,好茶村三個不同部落組成,「大家好」便成了三個部落合體的最佳名稱。

  其實這個議題對我們來說,一開始是覺得有些枯燥乏味,有時不禁自問:為什麼要投注那麼多心力在一個重建部落?但是在一連串的訪問,撰寫無數次的心得,實際入住之後,我們才知道:禮納里這個地方所代表的正是目前台灣的環境應該面對並且克服的問題,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莫拉克風災的可怕,希望更多人知道禮納里是個用愛交織而成的部落。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遭遇的困難也不計其數,國中生活中,每個人的補習時間總是一個比一個長,要找到每個人都能上線視訊也有困難,只好事後補救,提供會議資料讓沒辦法參與視訊的人能正確掌握視訊的決議內容,不遺漏任何訊息。此外,因為課業繁重,要確實完成每項分派工作,有時難免力不從心,還好老師總是給我們很多包容、鼓勵,讓我們終於能如期完成。

  在這次的活動中,很榮幸可以訪問到禮納里重建的兩個重要人物:重建會陳振川執行長以及世界展望會八八專案全國成執行長。在訪問重建會陳執行長的過程中,讓我們了解:「重建」不單單只是靠資金和重建技術,更需要一顆尊重、包容、體諒的心,這才是重建成功,且贏得民眾認同的關鍵;在訪問世界展望會全執行長後,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禮納里的文化與傳統,也讓我們清楚世望會的成立理念-尊重,關懷,禮納里重建時的酸、甜、苦、辣,包括和居民溝通,替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這些都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精神以及耐心才能達成的。訪問過兩位執行長之後,讓我知道,營造一個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歷重建的層層考驗後,我們衷心期盼部落能在此繼續發芽、茁壯。

  為了更深入探討部落生活與文化,我們也實際入住禮納里,我們深深感受到居民們的真誠與開朗,他們的每個微笑也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中。雖然他們的生活方式對我們這些城市小孩來說,是極簡單,甚至令人覺得心酸,但是他們的樂觀,積極,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憑藉著樂天知命的心情去迎接每一天,著實令我們敬佩。

  現在,參加網博對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比賽,更是一場挑戰,就如同禮納里的居民,唯有積極進取,才能創造奇蹟,譜出美麗的樂章!

∼∼亭茹

  參加這次專題研究,我學到很多,暑假時老師們就先教導我們一些資訊技能,像是FLASH、繪聲繪影、影片照片的編輯、視訊會議、網頁製作、還有小組一起在雲端上面編輯文件,透過這些課程,一開始陌生的隊員也漸漸變得熟悉,成為好朋友,讓我們後續專題研究方面能有良好默契、互相合作。其次,活動過程我印象深刻的是:訪問。為了訪問,我們視訊了很多次,討論題目要問什麼,選出自己想要的題目,但因為我們沒有訪問的實際經驗,所以姿華老師還給我們做特訓,教導我們如何提問,訪問人時的語調、禮節和口氣,雖然我經過不斷反覆的練習,但真正要上場訪問時,還是非常的緊張,原來訪問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啊!之後,我們還要把錄音檔打成文字檔,這些都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為更深入了解禮納里,我們還透過重建會的協助、安排,入住禮納里,和一群澳門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一起輔導禮納里長榮百合國小的小朋友。為了歡迎我們,那些小朋友唱著原住民歌曲,展露出天籟的歌聲,看著他們天真、活潑、無邪的樣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讓我覺得他們就像是堅韌的小草,歷經風吹雨打過後仍然茁壯成長。而來自澳門的大哥哥跟大姊姊,專程為幫助禮納里的小朋友而來,他們的愛心真是讓人欽佩,以後我有機會也要和他們一樣,盡一己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禮納里期間,我們剛好遇到豐年祭的慶典,也入鄉隨俗的提供了一個演奏節目,這個節目從曲子的挑選和分部的策畫都是我們一手包辦,除此還和部落的人同樂,一起跳舞,都令我十分的難忘。當我們和澳門朋友、禮納里小朋友告別時,大家都依依不捨,互相加了FB的好友,到現在我們都還是時常聯絡,能知道他們的近況,這份友誼是難得的,我相信我們也將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在訪問禮納里各部落過程中,我也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禮納里的人們因為原鄉部落受風災影響,不得已需要遷離原鄉,原鄉的生活空間和生活型態與平地漢人截然不同,所以在重建的過程中難免產生了一些衝突,例如大社部落一開始不願遷入等等。而我剛開始也覺得重建區永久屋蓋的如此優美,環境規劃也很周全,對風災災民來講應該是最好的安排,不清楚為甚麼有那麼多的抗爭,但當我們在蒐集資料及訪問部落的過程中,開始了解到他們的文化與心聲,才深深感受到文化差異與文化認同的重要,就是因為漢人對原 住民文化的不了解,所以在我們看來是最好的安排,對他們來講卻不見得如此,也許我們覺得他們的原鄉部落既偏僻又危險,搬到平地不是很好嗎?可是那一片既偏僻又危險的土地卻是他們的根,祖靈在那裡庇佑他們,在那裡的生活自在又快樂,不會受到漢人文化的汙染—原來我們的心中不知不覺會有屬於漢人強勢文化的驕傲,缺少對不同(弱勢)文化的認同與尊重,這是這次專題研究對我最大的啟示。

  再度來到禮納里時,我發現禮納里變了好多,短短的幾個月內,之前看到還在施工的地方,全都蓋好了,之前雜草叢生的地方,也耕作許多作物,令我感到十分訝異,心想:竟然那麼快!這次的造訪,透過瑪家部落導覽員雅馨姐姐的介紹,我們認識了好多種從部落原鄉移植來的植物和部落保留的傳統文化。然後我們還到了瑪家原鄉舊部落,看到空蕩蕩的房子,杳無人煙,顯得非常冷清,想起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而遷徙到禮納里的人們,心情不禁沉重起來,又想起新好茶部落,全部被掩埋在土石堆下,更不禁令人心傷。

  在這次的專題研究當中,我有許多第一次,像是第一次和隊員視訊,第一次訪問人,第一次了解到那麼多的人因為風災而離鄉背井,種種的第一次都讓我印象深刻,希望以後還能夠參加類似這樣的活動!

∼∼楨榆

  參加這次網博專題研究,一開始團員彼此都不是十分認識,但經過幾次的聚會、有了交談之後,大家相處一直是非常的融洽,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一件事,因為我又多認識了很多人,這些人都很棒,他們在我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些色彩。

  做專題研究當然免不了要做採訪,原本我對採訪是很陌生的,但經過老師用心的指導我漸漸不再害怕和別人說話,反而比較有勇氣去和陌生人交談,這是我學到的一項新「能力」。參與網博團隊之後,我們都體悟到了團隊合作的精神有多麼重要,我們要一起收集相關資料、進行多次的採訪活動等等,這就好比原住民會一起打獵,互相幫助一樣。透過專題研究,我才知道大自然的反撲有多麼恐怖,只是一個颱風或是一個地震就可以將一片美麗的土地在一夕之間變得滿目瘡痍,我們應該反思:在日常生活中,人類為了追求美好的物質生活,卻忘了取得生態間的平衡,因此我們要盡力做到節能減碳、愛惜環境,這不僅只是為了人類,更是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未來。

  我們實地參訪禮納里,欣逢原住民們的豐年祭慶典,體會到了他們謝天、知足的個性,參加當地青年之夜晚會,我們演奏一首歌曲「愛你一萬年」,和他們一起跳舞,每個人都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熱情。我們欣賞了當地的青山綠水是多麼的美不勝收,當地的生態是多麼的多元豐富,那裡有紅藜、小米、樹豆、肉桂等各式各樣平常沒有機會看到的植物,我們實在難以想像社區居民是花了多大的心力來重建,才能有現在的樣貌!所以,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挫折絕對不能輕易退縮,因為遇到這麼大的困難-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家鄉,重建自己的家園,他們都可以克服了,那我們這些小小的問題也應該能夠撐下去!

  如果我們心有餘力,就可以盡自己的心力來幫助禮納里的居民們,至少要讓那些堅強不認輸的孩子們臉上綻放出更燦爛的笑容,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孤軍奮鬥的。我們在禮納里有許多新體驗,學會他們古老的撃石取火技能、學會製做他們傳統的食物ChiNaVu。第一次來到禮納里,很幸運是和澳門的學長、姊們一起參訪的,當然和他們的文化交流也不少,藉此學會一些基本的澳門用語、知道澳門的熱門景點還有他們的歷史;我們也帶他們到高雄參觀,帶他們到駁二特區欣賞藝術作品,帶他們去大統百貨公司和夢時代逛街。參加這次競賽,大家都花了很大的努力才能夠完成,但是我們也因此學會很多新事物,我相信這對我們大家來說,一定都是值回票價的吧!

∼∼毓彣

  說實話,過去我對環境議題從不曾認真關心過,但經由這次的研究,讓我開始關注到臺灣的環境議題,我對禮納里的認識,也經由這次的研究和實地拜訪,讓我從一知半解到徹底了解。

  我一開始來到禮納里時,曾一味的認為「不過就是來山上做個訪問,應該不會有太多的 獲益」,不過,我的認知是錯誤的,來到這裡,我學習了很多事情:懂得珍惜現在我所擁有、對別人的付出懷著感恩的心。

  到了禮納里,如果你沒有事先作些功課,你或許還不知道他們曾是八八風災的受災者,因為他們表現出來的是熱情、珍惜現在所擁有和感恩。從家鄉遷居到禮納里,居民們心靈上的變化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從家鄉搬到陌生環境,多少會有些排斥,對於傳統文化的保留,他們也十分擔心,但是現實環境讓他們又不得不遷村。幸而在禮納里的生活逐漸適應,當地的長榮百合國小也非常注重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課程。

  在禮納里我還參加了豐年祭,真的讓我嘆為觀止,那種Feel是無法用言語表達,他們的興奮、期待全寫在臉上,豐年祭就像是他們的新年,並且藉祭典期望明年也可以豐收。除此,我還深深的感受到 homema和 homeba的熱情,住在當地的接待家庭,他們把我們看作是家人一樣,讓人感到好溫馨。活動中,我們還學習製作傳統食物Chinavu,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當自己動手做時,不是無法將食材包裹起來,不然就是包裹的不成樣。

  五個月後,當我再次到禮納里時,發現改變許多,一些新的建築物讓景觀變得更漂亮了!我們跟著解說員一步步地認識禮納里,一路從瑪家部落經過好茶部落,最後走到大社部落,雖然路途遙遠,走的很累,不過卻讓我們對禮納里有更深入的認識。我們更往山上前進,到了海拔一千多公尺的瑪家原鄉的舊部落,除了欣賞到深山林之美,也在路上遠看到隘寮溪的砂石堆積情況,原本應該是清澈的溪流,如今卻佈滿砂石,真的不禁令人感概大自然的威力是多麼的驚人!

  這次的專題研究不僅讓我認識了禮納里,更了解了重建的辛酸,我非常感謝在活動中協助我的所有人,要不是有你們,我可能無法圓滿完成這次任務!

∼∼承翰

  禮納里的實地參訪,讓我感受到許多跟都市不同的生活方式,包含食、衣、住各方面,都跟我們平常生活方式大大的不同。我們去禮納里時剛好遇上他們的豐年祭,看到各個家庭都拿著自家的貢品來感謝、分享,當我看到他們為豐年祭跳舞時,隊伍是那樣的整齊,這是族人向心力的表現,讓我學到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我們訪問了部落主委或是一些居民,藉由訪問也可以了解他們對遷村或新生活的感受。在造訪了禮納里部落後,我們在也用視訊來討論作業的分配,每個人只要有特別的活動就要寫工作日誌,我覺得這樣既方便又有效率。

  為了可以更深度觀察和紀錄整個禮納里,所以大家再去一次禮納里部落,上次住的是好茶,這次住瑪家,風俗民情和上次的又有很大的不同,別有一番風味。此次到部落剛好遇到有喜宴,男方要準備一大堆的禮品到女方家迎娶,有大鐵鍋、也有人扛著豬肉,和都市結婚完全不同。第一天中午到那裡吃的風味餐,雖然不習慣,但我覺得應該要尊重他們不同的飲食風味。午飯過後,部落導覽員帶我們參觀整個禮納里,導覽員一路帶領,不論是部落的風俗習慣、飲食方式,部落的歷史,都解說的一清二楚,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禮納里。第二天另一個導覽解說員Lambau,先帶領大家對他們的祖靈祈禱,祈求出入平安,然後一邊爬山,一邊介紹山裡特有的植物,教導我們原住民山居生活的的訣竅,他們隨手利用各種山中資源的本領,令人印象深刻。

  兩次參訪,和居民有時只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或眼神的交流,但是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絕望的表情,他們對我們都很熱情,風災雖然摧毀了家園,卻無法澆熄他們的信心,我看到的是一群純樸的居民,他們還把對原鄉部落生活的思念,化作藝術方式,雕刻在石板上或是彩繪在居家牆面上。我還發現部落中有人正努力的從事文化紮根與傳承的工作,尤其是長榮百合國小不僅是提供孩子求學的環境,更與部落緊密結合,開設部落學歷認證課程。

  入住禮納里的感覺真的很好,禮納里,後會有期!

∼∼冠逸

  參加這次的網博專題研究,我學到了許多從未深入的技能,例如:PhotoImpact、Flash…等,這些軟體雖然學校教過,但都是初步了解,暑假時老師教我們如何實際應用,還有視訊會議及小組一起在雲端上編輯資料,也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藉由透過這些學習,隊員的默契也越來越好,對於這次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活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實地參訪。我們和澳門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一起去禮納里,融入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跟都市真的有極大的不同。看到那些小孩天真的笑容,聽見他們優美的歌聲以及感受到他們樂觀的態度,很難想像他們曾經歷過那麼嚴重的災害及艱辛的難關,雖然經歷過莫拉克風災的打擊,他們仍然樂觀面對,這種勇氣與不畏橫逆的精神都是我應該學習的。

  在禮納里期間,我們還遇到了好茶的豐年祭,慶典中他們跳著整齊的舞蹈,我們也不自主跟著跳了起來,非常新奇,我第一次見識到這麼熱鬧的原住民慶典,令我印象深刻。徐主委還教我們做「奇拿夫」,這是他們的特色食物,仙女老師教我們做皮雕,我在上面刻了我的英文名字和許多圖案。我們也訪問了部落的居民,讓我了解到他們遷居的辛苦和離開家鄉的不捨心情。

  後來我們又去了一次禮納里,上次住好茶,這次是住瑪家,一個是魯凱族,一個是排灣族,所以看到的風俗民情又有很大的不同。午餐過後導覽員先帶我們體驗「擊石取火」的傳統技能,體驗過後才知道老師示範看來簡單,但其實非常困難,我們全隊只有一個人成功呢!後來導覽員一一介紹禮納里,講解非常詳細,讓我更了解禮納里了。第二天另一個導覽員Lambau,帶領我們進入瑪家原鄉,首先我們還祭拜山神和過火,以保佑一路平安。一路上導覽員介紹了許多從沒見過的植物,並且告訴我們它的功用,還提到原住民在山上如何生活,在在都令我獲益良多。

∼∼祐瑋

  我們選的研究議題是地方環境議題,研究莫拉克風災後建立的一個永久屋社區-禮納里。我對這議題很感興趣,所以當亭茹代表團隊邀請我參加時,我就立刻答應了。

  禮納里是由三個不同部落組成,包含:好茶、大社和瑪家,所以「大家好」便成為三個部落合在一起的特殊稱號。我們實際參訪禮納里,深入了解部落特別的文化,也感受到居民的意志力與開朗的心,一切都深深的記在我的心中。雖然他們的生活品質對於我們這些嬌生慣養的小孩來說,是有很大差距,,我原本以為他們的世界是 艱苦、貧窮的,但透過這次網博研究進行現場訪查後,我才發現事實並不是如我所想,禮納里是如此接近大自然,雖然生活不現代化,沒那麼多3C用品,但他們憑藉著開朗樂觀的心情,與大自然快樂的共度每一天,一切 確實令人感動。

  我覺得這次參加這個研究活動非常有趣,當然,也是受益良多。遭受災害的人要忘掉曾經歷過的痛苦並同時重建家園,是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和精神,到禮納里實地探訪後,我才知道重建一個符合他們社區特色又能永續發展與經營的新家園是一件多麼艱鉅的任務。但是在禮納里,我感受到人的意志是多麼堅強的,即使很多東西都失去了,仍然努力奮鬥,這是他們帶給我的一種經驗、一種啟示,值得學習。當然,我們除看到他們的堅毅精神表現外,更不能忘掉風災帶來的破壞力是很大的,往後大家都該好好學習愛護環境,學習如何避災、避險,學習如何和大自然和平共處。

∼∼晉函

《照片來源:頑固鷹群團隊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