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高中台灣國際青年志工社
回首頁話說從頭青年會議前進非洲採訪記錄志工活動製作團隊


實施計畫
計畫成果
活動實況
志工組織
志工報告1
志工報告2
天使印記

 

回專題簡報

目前位置:前進非洲 > 志工報告 > 煥元

佑誠 | 肅宇 | 煥元 | 信嘉 | 均澤 | 奕翔 | 宗翰 | 舜丞 | 以恩 | 昱程

ABOUT LOVE
by 黃煥元

荒涼的土地上一雙雙注視著我們的閃爍眼睛,是希望的通道,抑或是絕望的醒鐘?

一、盛放的幸福
幸福該如何定義?是一個快樂的家庭?一頓豐盛的晚餐?還是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我在非洲貧瘠的土壤上找到了幸福的定義──知足

在史瓦濟蘭的期間,我們跟隨ACC發放物資到幾間國小學校。在連我們都穿著外套的寒冷早晨,竟然有些學童身上只穿著破洞的制服,心中不免起了些憐憫之心的我上前詢問他們會不會覺得冷,他們羞澀的點了點頭,眼神中流露出孩童的稚氣以及對於陌生人的膽怯。我牽起他的手帶他到物資箱前,發覺他小小的手是如此的冰冷,我緊緊地握著他,希望能透過手溫讓他感覺到一絲絲的溫暖。接著我把他們帶到裝著衣服的箱子前讓胡老師替他們挑選合適的上衣,心裡卻為他們感到不捨。他們的雙手冰冷,但真摯的雙眼卻不因物資的匱乏而缺少光彩,他們看到自己所擁有的並感到滿足,而相對擁有豐沛資源的我卻沉浸於自己所沒有的並且自怨自艾。燦爛如向日葵的純真笑靨不因資源的匱乏而枯萎,反而因知足而益發盛放。

二、希望的種子

是什麼力量使荒土成為沃土?是什麼樣的信仰可以讓人放棄一切投入收養孤兒的行列?在這片土地中我找到了答案:希望。

這天太陽依舊烤著非洲的草原,而我們也在「PROJECT CANAAN」遇見一位擁有充沛生命力的女士:珍妮•麥斯威爾。我們先在兒童之家幫忙漆屋頂(左圖),一開始爬上屋頂時超怕自己會跌下去,但後來久而久之也就找到站在屋頂上的技巧。漆油漆看似是個簡單的工作,但其實是個困難又危險的工作,要在屋頂上漆油漆不僅要注意有沒有漆均勻,還要注意自己的腳步,一個不小心就容易會腳滑。看似簡單的事情,在自己親身體驗時才發現也是有許多技巧在裡面的。

在參觀兒童之家時,珍妮女士也和我們分享了其中一位女嬰的故事:女嬰的媽媽是一位少女,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生出了這位女孩。女嬰的出生是如此的唐突,情急之下,她將女嬰放在塑膠袋中並將塑膠袋綁緊丟到樹下後就匆匆離去,幸運的是,有隻野狗在塑膠袋上咬了個洞,女嬰才能在那麼長的時間內待在緊綁的塑膠袋內而不窒息。幾星期後,鄰居在樹下發現破洞的塑膠袋以及被昆蟲啃咬得滿身是傷的女嬰,並將那位女嬰帶到醫院檢查。接獲通報的珍妮女士趕緊趕到醫院,但女嬰卻被醫生宣判了死刑,珍妮女士不肯放棄這個小生命,不停地為那位命在旦夕的女嬰祈禱。一段時間後,醫生在回來時發現女嬰的各項數值皆已恢復正常:女嬰從死神手上逃離了。

此時,大家不約而同地鼓掌,每個人都驚奇著女嬰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信仰所帶來的強大羈絆。我反思著生命的奇幻,如果連如此脆弱的小生命都有辦法撐過環境嚴苛的考驗,那還有我們無法克服的逆境嗎?只要我們心中還抱有希望,堅持奮戰到最後一分一秒,終會突破逆境的考驗並看到未來的曙光。

三、獎學金發放

這天我們到第一間高中參訪,並發放獎學金。我認識了當地的一位高中生(左圖),他17歲,卻還是個高一生,這在當地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因為付不起學費,所以許多人受教育的時間總是晚於正常學生一年或更久。他說,他的家裡沒有任何交通工具,要到任何地方只能靠自己的雙腳,所以每天都必須4點起床,才能趕在8點前上課。他的父母都不在了,家裡的經濟和他的學費都是靠哥哥支撐。他每天都只吃一餐,而家裡是連地址都沒有的茅草屋,但他不因此而自卑,他說他一定每天都來上學,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唯一能讓我翻身的機會就是上課,只有上學我才有機會脫離現在的生活。」

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的心裡微微一震,對我來說,受教育只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但對他來說受教育卻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我習慣著自己擁有的所有事情而不珍惜,但那些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東西,在他們面前卻是要自己去爭取才能得到的珍寶。他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環境,但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希望能改變自身的命運,而出身在優渥環境的我卻還不知珍惜地揮霍所擁有的資源。

四、喧騰的童稚

巴士尚未停妥,窗外就傳來不絕於耳的尖叫聲歡迎著我們,今晚,我們來到了ACC。

記得在ACC教學時,看到孩子們認真地坐在地上聽我們解說如何製作降落傘,輪到他們親手製作時專注的眼神以及對於未知的好奇心,讓我感到這群孩子們旺盛的學習力,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學習的快樂。我反省著自己在學校受課時的態度,我坐在台下聽老師講解課程,而吸收知識的目的卻是考取好的大學,得到好看的文憑。在聽課的時候,我失去了吸收知識所感到的雀躍,取而代之的是失去熱忱的學習心。

五、遠颺的愛心

天還未亮,我們已在前往發送物資地點的路上,這天我們跟隨慈濟的腳步準備前往史瓦濟蘭的邊境發送毛毯和白米等食物。經過幾小時的車程後,我們終於到達要發放物資的地點,第一個工作是物資接力,我們將物資從物資室中以接力的方式傳到要分送的地方,起初的過程還算順利,但當一袋袋沉重的白米不斷地傳送過來時,有些人的手已經沒力了,這時旁邊的人就會趕快接替他的位子,讓整個流程能夠不停跑下去。

接下來發放物資時,有一位年邁的老婆婆來領物資,看她手上拿滿了物資,於是我幫她拿了其他物資到門口放著,途中她不斷地用史瓦濟蘭語跟我講話,但我聽不懂史瓦濟蘭語只好一路都聽她講。到門口後,她叫我把物資放在路邊的石頭上,之後就突然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擁抱讓我措手不及,我只得輕輕地抱著她,再獨自走回發送物資的地方。

這擁抱代表甚麼?是鼓勵?還是感謝?我所做的不過是將物資傳遞到她的手上而已,能夠得到別人如此慎重地感謝真的讓我十分訝異,那一刻,我了解了志工的本質:一個傳送愛心的媒介。我們將來自台灣的物資發送到需要的人的手上,這之中的每個環節構成了一座橋,透過相連的環節,我們將愛心傳遞非洲,就像物資接力時一樣:如果少了其中一個人的幫忙,那愛心可能就在途中斷了線,而無法送達到目的地。

在這次的志工之旅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看不到的知識,正如主任曾說過的:「沒有行動的閱讀是無效的。」如果沒有行動,我將永遠不會知道非洲小孩正遭遇的困難,更無法親身幫助他們;如果沒有行動,我將會是個只會讀書的學生,而不懂得關心周遭的變化。透過行動,我踏上非洲的土壤,親眼看到了貧窮以及疾病帶來的痛苦,我感受到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並學會珍惜以及不吝於幫助他人的愛心。


※本網站內容皆為實地採訪或直接提供自『彰化高中台灣國際青年志工社』,請尊重著作權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