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中央研究院 邵廣昭研究員
時間:2013年1月 14日 (三)15:00-16:00ß
地點:附小觀察室
*邵廣昭簡介
出生於基隆是的邵廣昭先生,是海洋魚類的研究權威。現在正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裡面工作,他的職稱是研究員兼系统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他也是海鮮指南的創始者,更是我們訪問研究的對象。我們對它有著許多興趣。
*邵廣昭先生的工作內容
利用潛水等各種方法,蒐集台灣水域魚類之標本與時空分布資料,從事魚類統分類、地理分布、生態進化方面之研究,內容包括:
-
整理、命名台灣水域產之新種或新記錄種魚類,並將形態、生態、生化或分子生物等各類資料,利用表型或支序分析方法探討魚類之分類系統及類緣關係;
-
逐年分區建立本省沿岸及近海之魚類資料庫 (含標本、文獻、生物名、分布、特徵),公開提供各界從事基礎學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保育、評估、管理所需之背景資料
-
除從事魚類種群判別、生活史、食性、洄游分布等之基礎研究外,並利用群聚結構為生物指標來監測評估本省各地水域環境受人為或自然因素之影響。
-
魚卵之鑑定(形態、電顯、分子生物)及系統分類。
-
海岸溼地生態系模式之建構,利用ECOPATH, ECOSIM/ECOSPACE進行七 股潟湖、大鵬灣、淡水河口、關渡自然公園、北核電廠海域等生態系營養層模式之建構。
*訪問內容:
一、個人專長
1.請問您為什麼會致力於海洋研究?而您在海洋教育方面,最擅長的是進行什麼研究?
因為考聯考時考上了台大魚類組,所以就努力的做了自己喜歡的主題。
2.您建議我們在針對海洋資源研究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重要概念?以及研究建議?
他建議我們找我們擅長的題目,並到大溪市場或海生管看魚。
3.您在從事海洋堡與相關研究的時候,是否有遇到什麼瓶頸?您是如何克服的?
其實有很多的困難,有時會找不到新的魚研究,所以只好轉行去進行魚卵分類的工作。
4.請問您在進行海洋研究的過程中,最難忘的經驗是什麼?以及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紹廣召先生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網站上有非常多的人給予海鮮指南回饋和贊同,令他非常高興。
二、海洋研究
5.您認為一般民眾可以如何運用「台灣魚類資訊庫」?
有很多人會來查,為了教育。有些人也會來認魚種。有的出版商也會過來查資料。也因為他的內容很完整,所以也會有更多人來查資料。但是這個台灣魚類資訊庫也有和國際合作來完成的。
6.您有研究過台灣有多少民眾知道「海鮮指南」嗎?成效如何?
(1)有很多民眾都知道。
(2)成效很好。
7.「海洋指標」內「建議吃的魚類」會不會因為人們一直吃而最後都沒有了?
會,因為任何魚只要吃太多也都有不見的可能性。
8.我們除了盡量不吃、不捕「避免吃」的魚之外還能夠如何保護「避免吃」的魚?
淨水、淨環境、不污染生態、不亂丟垃圾、設保護區
9.只要不捕「避免吃」的魚類,數年之後這些魚一定會增多嗎?如果是,有效的增多是否又可以重新歸類為「建議吃」?
如果把那幾個品種壞殆盡,要讓該種魚再次增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就算是放入魚苗,也不一定有效果。
10.我們想要到於市場推廣海鮮指南的概念,但又擔心在限制魚貨量之後會不會造成漁民的生計無法維持?他們該怎麼辦?
漁民們會過的較刻苦些,但只要政府協助轉行、改行,並且改變政策就算限於,漁民們還是能維持生計。
11.在「海鮮指南」原則中,我們不太了解為什麼選購魚時要選銀白色多魚有彩色的?
銀白色的大多都是食物鏈底層的,物種少但是是量多,而且容易繁殖,壽命也不是很長,我們吃了也不會導致這些魚類快速絕種。
三、永續經營~永續海洋資源
12.把魚苗放回海裡對永續海洋資源有沒有幫助?
政府有做過,但是沒有證據證明有效。(沒有追蹤)所以這樣的放生就等於放死。如果放保護區會比較有效。
13.政府在海洋保育中應該要扮演什麼樣的腳色?或者應該要提出什麼樣的法律?
(1):加強管理,改政府壓力
(2):海岸法
14.您了解目前台灣的海洋保育法落實狀況如何?
台灣目前沒有海洋保育法,不過有相關條例,但是沒有在取締。
15.要如何捕魚才能與海洋和平共處?
取適當的量,不多不少,並且保持感恩的心。
2013北市教大附小夢想啟程18製作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