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中央研究院 邵廣昭研究員

時間:2013年1月 9日 (三)13:30-15:00

地點:附小觀察室

*影片觀賞~魚線的盡頭

摘要: 片中特別針對大型掠食魚類如鮪、旗魚、鱈、鯊、底棲魚類、石斑、龍蝦等珊瑚礁生物之不當捕撈及對生態系的影響,其原因及對策有深入的探討。除了這些,片中還提到,如果政府只一味地追求漁村經濟繁榮,漁民只想到增加短期的近利,消費者只要求價廉味美海鮮,但卻未想到海洋生態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己在快速衰退,則我們的下一代將會面臨無魚可捕、無魚可吃的窘境。唯一可以改善的方法有:劃設海洋保護區、限漁、慢漁及改變消費習慣,這樣海洋資源就不再枯竭了

 
*演講重點
1.加拿大在1992年發現鱈魚幾乎沒有了,因為過度捕撈,自從1990 
  年就已經在快速減少了。
2.大規模的捕魚活動大約是在50年代(1950)開始盛行。
3.捕魚量(歐洲):
  科學家建議:15000t
  若要復育:10000t
  政府:30000t
  地中海的居民:61000t
4.每年大約有7百萬噸的漁獲量被丟進海裡。(過於、誤捕、棄獲占魚獲量的60%)
5.因為鯊魚的減少,讓魟魚減少了天敵因而大量的繁殖,且水母也快速增多。
6.因為人類的破壞,導致食物鏈瓦解,而人們最後也會因為食物鏈的破壞而絕種。
7.人類把海洋裡近乎98%的漁獲量吃進肚子裡了,而且越大的魚越快被吃光。
8.30-40年來,漁獲量減少4-5倍,魚種減少了1-2倍,且魚長也縮短了1-3倍。
9.如果我們在不限漁,在2048年後我們將無魚可以吃。
10.壽司使用的魚是食物鏈的頂端,如果抓過頭的話,就再也捕不到了。
11.如果我們再持續吃大魚,以後就會變成:
   大魚→小魚→蝦蟹→蠕蟲→水母→????,以後就會什麼都沒有了。
12.如果海洋裡只剩下水母,就等於回到了寒武紀時代(4-5億年前)。13.東港的黑鮪魚季:
   →以前:5000尾↑
   →現在:500尾↓
14.人們挑選魚時除了要營養、價錢合理,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符合環境保育。
15.如何復魚?
   →限魚
   →設立保護區或保留區(禁漁區)
   →加強教育宣導
16.護魚區的例子:
   →澳洲大堡礁從4%→33%→四周都變成了漁業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