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 
北管 

 

琵琶   二弦   三弦  洞簫  響盞 雙鐘 四塊 叫鑼 拍板 玉噯

 

                                           南管樂器介紹

 

 

琵琶:

琵琶

南管琵琶和國樂團所用的琵琶並不一樣。在外型方面,南管琵琶外型較黑,琴身使用杉木,琴面使用桐木,在琴背上大多會題上雅緻的名稱,例如「寄情」、「金聲」、「錦韻」、「風入松」等等,這也是南管琵琶的特色之一。在演奏方式上,南管琵琶演奏的時候是橫抱,和國樂豎抱不同。:

二弦:

二弦

二弦和常見的二胡、京胡等傳統擦弦樂器無論是形制、材質或演奏技法都不相同。      它的兩根琴軫在右上方,琴弦在把手的地方,弓上的馬尾是鬆軟的,琴筒則是由林投樹或龍舌蘭的根部製成,筒面是梧桐木的薄片,琴桿以竹子的根部作為材料,並規定以十三個節作為標準,演奏的時候以弓拉弦,輕奏出如同絲縷一樣的旋律,可以產生輔助洞簫的效果。:

三弦:

三弦

三弦這個名稱相傳始於元代,是一種無音鍵樂器。樂器外型有一根長柄,音箱扁平橢圓,兩面都蒙上蟒皮,與琵琶互為陰陽,彈奏和指法都與琵琶相同。常見的三弦分大小兩種,小三弦又稱「曲弦」,大三弦又稱「大鼓三弦」或「書弦」,現在南管音樂使用的三弦是屬於曲弦。

洞簫:

洞簫

目前合乎南管洞簫標準的竹材取得不易,它是以竹子根部露出泥土的部分作為材料,將上端削成V型吹口,十目九節,從第三節開孔才算標準。南管音樂是以琵琶指法定譜,然而琵琶依照指法彈出來的只是間斷的單音,洞簫的聲音卻能夠延長不斷,所以洞簫在南管中的重要性並不低於琵琶。而且吹奏南管洞簫的姿勢相當講究,必須端坐、挺胸、左右手臂成鳳凰展翅,致鶴鳴空的樣貌。

 

響盞:

響盞

響盞是將一面直徑大約六公分的小銅鑼放在竹編中,用紙捻的的竹桿小槌來敲擊。演奏者左手拿竹編,右手拿軟鎚,隨著琵琶的指法演奏,音色活潑清亮。如果用左手食指控制鑼片的晃動,還可以改變它的音色,是南管樂器中最富地方色彩的打擊樂器。

雙鐘:

雙鐘

雙鐘又叫做「雙鈴」或「雙鉦」,是兩個銅製小鈴,但是沒有鈴鐺。演奏的時候分別將兩個小鈴拿在左右手,遇到撩就碰擊,遇到拍位就停止,能產生空谷迴音的效果。

四塊:

四塊

又叫做「四寶」,是由四片長約八吋,寬約一吋、兩端有節的竹片做成。演奏的時候,左右手各拿兩片,打擊姿勢有很多種變化。可以靠手臂的抖動發出聲音,也可以用竹片首尾兩端互相敲擊。

叫鑼:

叫鑼

又稱為「小叫」、「鮫叫」,是木魚、小鑼和一根梧桐木片或竹片的組合,演奏的人用左手食指掛住小鑼,拇指與中指拿木魚,右手執木片。演奏時必須在「拍位」敲擊木魚,撩的後半拍擊小鑼,同時手必須左右擺動,使小鑼發出像鐘聲一樣洪亮的聲音。

拍板:

拍板

拍板有五片,用繩索串起來。演奏的時候拿拍板的人坐在正中間,用拍板來控制節奏,類似指揮。古代這種坐在樂隊中央指揮節拍人稱為「樂正」,樂正必須數「撩」按「拍」(「撩拍」是南管計算節奏的方式),執拍的人將拍板拿在胸前,右手握兩片,左手握三片,位置不高於眉毛,不低於肚臍。演奏開始,執拍的人拍完第一拍後才能坐下,樂曲結束時,執拍者還要站起來。

玉噯:

玉噯

玉噯是一種小嗩吶,又叫做「噯仔」、「南噯」。南管噯仔以柔見長,強調氣息的控制。由於它的聲音響亮,所以在下四管中才會用,以增加熱鬧的氣氛。

 

參考資料來源:

http://www.sses.tn.edu.tw/95_tainan-music/6-1.htm

 


Copyright (c) 2006 M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myid@myh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