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管又稱~南樂、南音、郎君樂等。 在大陸地區通稱(福建南音)台灣則通稱(南管)。 南管是一種流行於閩南地區歷史視為悠久的名間音樂,起源並發展於泉州,其溯源最早可至唐代。 南管樂曲分為以下這三種: 指:以琵琶彈奏指法為樂曲節奏
曲:單曲演唱曲
譜:即清奏譜,為無唱詞南管主要樂器
南管祭拜的神明(孟府郎君)
北管為17世紀-20世紀中台灣與中國閩南地區流傳廣遠的傳統音樂,歌曲及戲劇表演。這裡面,又影響台灣為最深。21世紀的台灣,北管音樂雖較少有完整性的表演,但是其音樂仍常見於迎神賽會,陣頭,甚至傳統或現代布袋戲表演上。 借用中國北方音樂戲劇元素與官話(就是京劇稱為中原音韻、中州韻的湖廣話)而得名的北管,與使用南方音樂元素的南管互為對應。 閩南語有把調稱作管的說法(比如調門就叫管位)。 一般戲曲界各音樂團體,南管、北管西皮派奉祀「田都元帥」,北管福祿派奉祀「西秦王爺」,每當較勁演出或發生爭鬥,則各奉其神出巡示威。 泉州北管中國的北管現只分布在泉州,所以又叫泉州北管,泉州的北管只剩下器樂演奏,常用於節慶陣頭(藝陣),主弦是吊規子(京胡)、提弦(提琴;就是殼子弦),崑腔(吹腔)用曲笛(崑笛)伴奏。 2006年5月20日,泉州北管音樂被中國國務院列進第1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聚英社位於鹿港古蹟古龍山寺廟裡,它的歷史已經有200年歷史
聚英社的名子是逍遙軒取名
|
Copyright (c) 2006 M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