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聽診潰爛土地,為城市留下一片森林。
這是一位長期參與環境運動的醫生,從促成高雄衛武營軍區成為自然公園到高屏溪再生運動的行動力行,留下了對於「潰爛土地」的聽診紀錄,內容包含了河川、工業污染的過度擴張、貧瘠的綠色生活。針對種種的潰爛的症狀,他對症下藥,呼籲城市綠地的爭取、河川的再生整治,以及提供綠色生活品質的思考、或是喚醒記憶中土地的美好影像……。
心得與感想
這本書一共分成四個部分,第一個是「建構綠色新城」,介紹高雄汙染的嚴重與環境生態的破壞,還有當初衛武營公園促進會運作過程。第二章「留下高屏溪的靈魂」是在控訴南部第一大河高屏溪受到汙染的情形,以及「保護高屏溪聯盟」的緣起。第三章「土地的聽診器」則是在探討台灣醫界與生態環保之間的淵源,還有台灣的土地過度開發。第四章「用詩寫鄉愁」則是收錄了一些本書作者曾貴海醫師的詩作,讓我們用詩人的角度看南台灣。
首先,曾醫師提到了高雄綠地的不足,以及環境的髒亂,這令我感到很震驚,因為這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雖然我知道高雄的綠地比不上台北及國外的大城市,但未想到會差這麼多,下水道在當時的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一,每個人擁有的綠地不到2平方公尺,而且歷年來的化學公害和重金屬汙染,更讓我體會到高雄受工業荼毒的程度,也更加了解衛武營在工業城市扮演平衡綠地角色的重要性。
另外曾醫師提到醫界與環保運動之間的關聯,曾醫師認為「在這些團體成員中,醫生們成了綠色大家庭的一分子…日據時代的醫生,不論是議會請願運動、文化運動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戰後卻失去了這些功能。…醫師應能抱持眾生一體、同體大悲的精神,在二十一世紀的地球及人類面臨重病時,共同參與醫療人、土地和生界的任務,實踐未來世界的新倫理,成為生界的醫生。」這段話不禁讓我嚇了一跳,這讓我了解一位真正的好醫生,不但要醫治病人,也要替社會大眾發聲,這才是醫生的社會價值。
因為過去一段時間南臺灣工業發展快速,用水需求大幅增加,水庫一個一個建,而河川的生態也一個一個被破壞。曾醫師希望能以文章提醒有關當局,難道就不能減少工業開發,減少用水嗎?蓋水壩就好像把人的血管堵住,不僅下游的人無水可用,上游也容易淹水,這可是會影響靠這條河流維生的上千萬生靈的性命啊!
最後一章是以曾醫師所創作的新詩做為結尾,見證了南臺灣種種的改變,以及工業化對人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曾醫師希望民眾能回歸自然,以平常心過生活,親近我們居住的大地,熱愛鄉土,傾聽它們的心聲,這才是人類發展的基本道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