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安平小砲台與安平大砲台(二鯤鯓砲台即億載金城)的比較
經過幾次重修之後,現在所看到的砲台形貌,安平小砲台的設計上不同於採現代西式砲台設計的億載金城,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國舊式砲台中最重要的後期代表作。



「二鯤鯓砲台」,在台灣砲台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開創性地位。它不僅是台灣第1座現代化西式砲台,也是全台第1座配備英國阿姆斯壯大砲(註1)的砲台。形制完備、規模宏大,加上無窮的砲威,真可說是台灣南北砲台中,劃時代的重要里程碑。

小砲: 在沈葆禎的原計畫中,預備購買6尊小砲,但是後來抵台的卻是阿姆斯壯四十磅前膛砲(註2)4尊、與二十磅後膛砲(註2)4尊,分別放置在砲台的東、南、北三面;而現在則可看到11座小砲的砲位,據說其中僅一尊為真砲,其它則是仿製的。根據導覽員的說法,我們在上圖拍的這張小砲,是正港真的喔!




阿姆斯壯大砲:
砲力強勁結實。原有 5 尊,全數集中在西邊面海的方向,形成極強力的火網,有效牽制進犯的敵軍。目前所見 3 尊,都是民國64年仿製,與原砲形制有所出入。
英製阿姆斯脫郎18噸前膛大砲(註2),形如酒瓶,層層裝箍砲身,三段構成,砲長180in〈476cm〉,口徑10in〈25.4cm〉,最小外徑19in〈48.3cm〉,最大外徑45in〈114.3cm〉。


註1:阿姆斯壯大砲:
是由英人阿姆斯壯所研發而得名。砲力強勁結實。原有 5 尊,全數集中在西邊面海的方向,形成極強力的火網,有效牽制進犯的敵軍。目前所見 3 尊,都是民國64年仿製,與原砲形制有所出入。
註2:《前膛砲與後膛砲的分別》
前膛砲是砲彈從砲管前方裝填入火砲裡面,先塞入火藥(推進藥)再將彈丸塞入。後膛砲則有砲閂,將砲閂打開,裝入砲彈再裝入裝藥(推進藥)。
前膛砲構造只有一根砲管,上面鑽個洞以供引信點火點燃裡面的推進藥,結構簡單多了,製造技術也比較簡單,彈藥裝填費時,人員容易暴露在外,所以為早期的火砲設計。
後膛砲需要砲閂,砲閂與砲管結合後要承受的火藥爆炸威力很大,所以精密度與強度很強,當然在火砲的發展上比前膛砲先進許多。現在都是後膛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