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神龍---

 

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龍,

在傳說中馳騁,

好不威風!

 

圖片來源:中國古典龍圖

| 巧手傳薪捏麵龍 | 東方神龍 | 龍生九子| 龍在西方 |

| 龍的起源 | 皇帝與龍 | 龍鳳和諧 |

 

東方神龍:皇帝與龍

 

皇帝
與龍

皇帝與龍

 

在原始時代圖騰崇拜時期,人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圖騰的化身,因而,每個人都裝扮成圖騰模樣,有些學者稱之為圖騰同體化。例如,蛇氏族成員用色彩塗身,象徵大蛇;鳥氏族成員用結一小辮,蓋以頭額,以像鳥嘴;腦後留置少許,扮為鳥尾;兩耳間梳成小辮,象徵鳥的兩翼。

在原始時代,以龍為圖騰的氏族部落成員無疑都以龍作為標誌和象徵,在身上或衣服上繪龍。如古代哀牢夷以龍為圖騰,幫"刻畫其身,像龍文,衣皆著尾"古越人亦斷髮文身,以像龍子。

龍為帝王壟斷之前,所有崇龍的氏族部落均可自由地使用龍的圖像,沒有任何限制。龍成為帝王和王權的象徵之後,儘管龍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但龍形象的使用卻逐步受到限制。特別是在宋元之後,龍紋為帝王所獨佔,成為個人的私有物,平民百姓不能濫用龍紋,不准穿有龍紋的服飾,龍袍,龍袞只帝王一人能穿。因為在統治者看來,皇帝即龍,龍即皇帝,興有帝王可能使用龍紋。限制龍紋的使用,目的是維護帝王和龍的神聖性。在統治者看來,如果誰都可以像帝王一樣可以穿龍袍,那麼就沒有神聖和凡俗之別,那就難以樹立帝王的絕對權威,王權也就難以鞏固。

據現有資料,最早穿龍袍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不過,龍袞可能性不是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員也可穿。宋代以後,限制使用龍紋更為嚴格,規定越來越多。到了元代,對龍紋的壟斷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明文規定龍紋的使用範圍。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市街商店不得織造或販賣日月龍鳳紋的緞匹,違者除沒收其緞匹外仍將犯人痛行治罪。"仁宗是曾定服色等第,除蒙古人外,其他人"不許龍鳳文"。此外,器皿不得使用龍鳳紋,帳幕"不得使用赭黃龍鳳文",車輿亦"不得用龍鳳紋"。

明代龍紋的使用和控制更為嚴格。明代初期的皇帝袞服,飾十二章,其中以龍紋為最重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明文規定:"官吏衣服、帳幔,不許用玄、黃、紫三色,並織繡龍鳳紋,違者罪及染造之人"清代皇帝服飾的龍紋亦有定制。據《清史稿。輿服志二》記載:皇帝"朝服色用明黃,惟祀天用藍,朝日用紅,夕月用白。披領及袖皆石青,緣用片金,冬加海龍。"

總之,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帝王都是"真龍天子",帝王的子孫被認為是"龍子龍孫",帝王的後代被稱為"龍種"。龍,尤其是黃龍,是帝王的象徵,皇帝即龍,龍即皇帝,兩者不可分離,龍成為帝王個人的私有物。皇帝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都是有龍的標記。皇帝本身及有關的一切都與龍拉上了關係。

由上可見,在中國歷史上,王權的取得和鞏固與龍有密切的關係。古代帝王借助龍的威力,利用人們對龍虔誠崇拜的心理,編造種種謊言,充自己說成是"真成天子",與傳說中的具有無窮威力的龍無異。

 

資料來源:龍與帝王的象徵

圖片來源:皇帝寶座龍椅

龍袍

龍袍的意義 

 

在古人稱帝位為「九五之尊」。
在《易經˙乾卦˙九五》記載︰「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九為陽數,易經中以–表示;五為卦象中自下而上的第五個爻位。

又孔穎達˙正義:
「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

後來就以「九五」比喻君位。
而龍袍上的九條龍有四條正龍繡在前胸、後背及兩肩,前後衣襟則各繡有兩條行龍。
如此從前後看去都有五條龍,隱含九五之尊之意。

不過算算,這樣前後才只有八條龍,另一條龍呢?

原來這一條龍是繡在衣襟裡面,除非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的到,
所以龍袍上共有九條龍,正好符合九五之數。

龍袍上除繡有九條主龍外,在雲領、腰部、袖口上也繡有體態較小的龍紋。
而龍袍下襬斜排著彎曲的許多線條,則稱為「水腳」,在水腳上還繡有許多翻滾的波浪,
及挺立的山石寶物,稱之為「海水江涯」,不僅蘊含著福山壽海綿延不絕的吉祥象徵,
同時也隱喻著「江山一統」、「萬世昇平」之意。

龍袍上的圖紋主要是龍紋,還有鳳紋、富貴牡丹紋、八寶紋等,
在龍紋間也繡有五彩雲紋、紅色蝙蝠紋、十二章紋等象徵祥瑞的圖紋。

當然這些圖紋也都富有深意,五彩雲紋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陪襯作用和象徵吉祥;
紅色蝙蝠紋就是紅蝠,取其諧音「洪福」,也是龍袍上不可或缺的裝飾紋樣。

龍袍是古代帝王專屬的服飾,繡在龍袍上的圖紋及其位置都有規定,
甚至有的圖紋或顏色只有帝王的服飾才可以使用,因為這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

 

資料來源:大紀元文化生活藝術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整理 / 社子小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