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忠義祠
六堆忠義祠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是一棟四合院式建築。正廳兩側右邊為交誼廳與會議室,左邊為倉庫,前廳為開放式閒廳,中間有大中庭與庭院。目前六堆忠義祠的形式為民國四十七年一月三日所重修完成的規模,距離當初清朝康熙六十年已有久遠的歷史。六堆忠義祠的建立起於清朝康熙六十年,當時的六堆團練組軍協助清朝政府平定了朱一貴之亂,由清朝政府所敕建,當時原本要建在六堆客家的發源地「濫濫庄」,但因當地已少有客家人居住而作罷,而後來內埔與竹田西勢兩地人士均爭取興建,最後興建在竹田鄉西勢村。由於六堆並非行政組織,因此在目前光復後各地已經改為鄉鎮,而這個當時以共同防衛為主的團練組織,也成了南台灣客家人的精神象徵,六堆忠義祠也成了維繫這種六堆傳統精神的建築。

宗祠
六堆居民對祖祠的建立,主要是基於對祖先的崇敬與血緣認同的兩種模式為主,另外也加入了少許展現門面的意味,所以在六堆地區的宗祠,普遍均非常華麗精緻,而且都以傳統五鳳樓的四合院格局為主,大部份都是建成基本平面而單獨存在,很少建成樓房。由於宗祠具有六堆族人同宗的強烈血緣精神,因此再建造時比一般民宅還要慎重,有關傳統的風水理念與家庭禮制,都必須按照規定嚴格進行,再加上宗祠是一群人共有的建築,在建造時往往都是用遠祖的名字來認定族群血緣,因此在六堆的實質環境中,可以見到同一姓氏在同一地區有許多分房派別的宗祠,然後再由這些分房派別共同建立一祖祠的情形。

惜字亭
惜字亭又名聖跡亭,在早期各六堆的村莊幾乎都有,而且是單獨存在的,有些村莊則設在廟的前面。六堆客家人遠從大陸原鄉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南台灣開墾,經過了許多年的農業生產而生活逐漸穩定,但從事農業終究是比較辛苦,因此大部分的六堆居民都希望他們的子孫能多讀書,在考取功名後可在朝廷為官,一來可光宗耀祖,也可過較舒適的生活,法國天主教神父賴里查斯在一九零一年所著的「客家詞典」中,印象最深的就曾提到六堆原鄉的就學盛況。這種惜字的觀念使早期的六堆各村莊都設有專門燒字紙的惜字亭,而且在燒紙日,有些村落更盛大的舉行儀式。

祖牌
祖牌是六堆客家傳統建築中的精神中樞,一般均是黑色的的木刻牌座而大小不等,上面用金色字體刻歷代祖先的名字,包括父、母親在內,從祖牌上就可看出家族的發展,因此祖牌幾乎等於是一部族譜的縮影,但通常均不記載女兒的姓名,因客家人認為女孩長大後終需出嫁的緣故,這是早期農業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祖牌均安座在祖堂供桌的正中央,而且整個祖堂也只放祖牌,如遇到是族群共有的宗祠,則每個派下的祖牌均會放在裡面,因此有些大家族的宗祠,祖堂內的祖牌數量之多,頗為壯觀。

堂號
堂號是六堆傳統建築中飲水思源的象徵,不但是在陽宅上有,連陰宅上也會明確的標示。在六堆地區傳統建築的堂號,並非一成不變的因襲傳統,有些家庭會因台灣的發展而定出另外的堂號來勉勵子孫,如曾姓的三省堂、邱姓的忠實第、劉姓的餘慶居…等都是,但在宗祠或祖牌、陰宅上都會寫原來的堂號。

棟對
棟對也是六堆居民飲水思源的象徵,一般均以一對長句的對聯方式,分別設在祖堂的左右牆壁主要棟樑下方,通常是描寫大陸原鄉原居地的風物、地理型態,因此從棟對上更能細分出同姓的不同來源。在六堆地區的各宗族,不但棟對均不相同,而且在分家後的各派別有時棟對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則會以勉勵子孫的句子為主,但其以長句造型的方式則維持不變,如萬巒劉氏瑞玉祖堂之棟對,左「祖德本難在喜前民素功同心克難儉長力彭城家室承家多就德」、右「宗功宜圖報願後裔繼承厥至無怠無荒永祀祿閣香煙繼帶有繼風」,是以五段共二七字來勉勵子孫。

子孫燈
子孫燈會設置在祖堂一進門的上方,在六堆客家傳統建築中大都另設一支燈柱,用來放這些子孫燈,從子孫燈的多少,即可間接的了解該族系的子孫繁衍情形。子孫燈共有男燈和女燈的分別,男燈以白色的大燈籠為主,上面用紅色的大字寫著家族的姓氏,每個祖堂一般均只有一對,供同宗的子孫共同使用,在結婚時需隨車到女方迎娶,而女燈則是以紅色的燈籠為主,目前的造型均是華麗的宮燈為主,每位媳婦取進門必有一對宮燈,因此在燈柱上可見到新舊的子孫燈併排陳列,擺放的方式,男燈在最靠牆壁的位置,其餘的位置排放女燈,均以左右對稱排列,愈新進門的媳婦位置愈在外面,而子孫燈在安裝時也頗為講究,須由母舅與叔父兩人,共同一起同時掛上,可見子孫燈在六堆傳承的精神象徵上,仍有重要的一面。

匾聯
匾聯是指安在祖堂內部牌匾與大門口的對聯,有其鼓勵子孫的精神象徵。一般客家的居民視曾在朝為官是祖宗的光榮,因此在六堆的傳統建築的祖堂內,可以看到許多的「進士」、「解元」、「貢生」等牌匾,這些牌匾並不一定是代表該建築內曾有人考得功名,有些是遠祖曾在廟為官的象徵,有些則是設了以後希望能激勵子孫,往這個目標發展,所以形式以「進士」、「貢生」最多。另外在大門口的對聯也是族群的精神象徵,用來勉勵子孫居多,像萬巒五溝水的劉氏姓村民,就常以「精神常照閣」與「鐵漢尚名樓」來做對聯,其含義即是描寫劉氏的七十九代祖先劉更生在漢朝當御史中郎,漢成帝乙未和平三年擔任校書天祿閣的光祿大夫,再夜晚遇到黃衣老人吹仗端燃焰,授天文地理知識之傳說,而劉更生的父親為卯金氏,老人被稱為大乙之精,也有用「卯金啟瑞」、「乙火騰輝」為對聯的,均是紀念祖系勉勵子孫的對聯。

長治抗日紀念公園
位於長治鄉長興村與屏東市交界處,為長治與屏東市瑞光國小相隔殺蛇溪相望,是紀念滿清末年六堆義勇軍抗日戰爭所建。公園所在地為當年六堆抗日最著名「火燒莊之役」的古戰場,經民國八十四年重新改建設有「壯士廟」、「抗日紀念碑」、「戰區形勢圖」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