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勢庄東柵門  三級古蹟
康熙六十年發生朱一貫民變,客家聚落組織民間兵勇[六堆]保衛家鄉,清廷賜客家六堆為[懷忠].[褒忠],表揚其英勇行為。新北勢庄原有東.西.南.北四個柵門,今僅留存建於乾隆年間的東柵門。柵門高約七尺,寬約六點五尺。厚度一點二公尺,面積約佔六坪。左右為承重的磚牆,內側並有當年安置門扇的榫孔,柵門石枋上書[懷忠里]文字,左右有圓形鎗銃對稱,兼有建築藝術之美與防禦功能。水平屋脊,樸拙馬背,硬山頂式的紅瓦構造,頗能傳達客家傳統建築的神韻。
建功東柵門  三級古蹟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和莊大田民變,「六堆」鄉勇組織民兵抗敵,清將福康安敉民變,有感客家聚落協助軍官靖難有功,奏請朝廷賜封客家聚落「褒忠」。光緒年間,建功居民於東柵門建牌樓,仿御筆「褒忠」書於牌樓之上。牌樓外有個小土地公祠,客家謂之「土地伯公」。從前客家聚落四周都以刺竹圍籬,其中東、西、南、北各開一柵門,成為村民出入村莊的孔道。柵門邊設置小土地公祠,讓土地公護衛著家鄉的安寧,保佑村民: 「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建功庄東柵門外的小土地公祠,正是傳統客家聚落的風貌。土地公祠雖是現代化的水泥建築,然而以「福德正神香座位」的石牌,上貼五福臨門紅紙,有別於福佬聚落的土地公神像,頗能傳達客家古樸的傳統民風。

佳冬西隘門  三級古蹟

客家先民胼手胝足由東港溪進入林邊溪流域開發,在豐饒的土地上見到茄冬樹木成蔭,故以茄冬為庄名。日本治台以諧音易名為佳冬鄉,祈望年年有好年冬!先民苦心追求太平,以刺竹圍牆,東、西、南、北以柵門為進出孔道。如今只有西隘門保存尚稱完整,磚瓦為清光緒年間的建材。紅磚砌成門柱,硬山頂翹脊,仿乾隆御筆的「褒忠」二字,藍字配上白石灰底,加上對稱的圓形鎗銃孔,構圖十分完美。清光緒甲午之戰,滿清割讓台澎。日軍由枋寮登陸攻進了茄冬,「褒忠」隘門與相鄰的蕭宅「步月樓」,紀錄了列強的貪婪與客家兵勇的奮勇殺敵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