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背景
佳冬楊氏宗祠創建於民國十二年,屬於古蹟第三級,是楊德展於清乾隆二十至三十年間率同七、八位族親,由廣東蕉嶺來台開墾,並在今佳冬鄉六根村定居。至奉公二十五世楊家水、楊家連昆仲就擴大籌組『楊雲岫公嘗』,並加集佳冬、內埔、車城等三十會分堂的楊氏宗親共同集資,依照原鄉客家風格興建宗祠。楊氏宗祠於民國八年動土,至民國十二年峻工。
建築特色
是一坐北朝南的傳統四合院式客家建築,地勢前低後高,建築物則採中尺高而兩旁逐次低降的形式,在對稱與平衡之中,突出一種莊嚴凝峙的氛圍。屋脊是燕尾翹脊;棟頂的馬背接飾為精緻的琉璃貼及彩繪鑿花;天井紅色的地磚;左右兩側各有一月洞門相通,上面鑲嵌浮雕、彩繪及交趾燒等歷史人物像,其他的門窗表現出式樣各異的客家藝術,亦極富藝術價值。宗祠建築呈目字型,除三川殿及正殿木結構的斗拱,主要靠左.右四道承重磚牆,前後側承重磚牆。平面結構配置採取對稱方式,對於耐震及剪力都具良好作用,而且方正也符合儒家倫理思想的人格特質。另圓拱門穿越左.右兩廂門,圓拱門在方牆中,兼具花窗裝飾效果及門的功能,所謂柳暗花明在視覺上是很有韻味的建築語彙,尤其圓拱門上的交趾陶,殘存部分仍然可以看出人物栩栩如生,匠師的工藝技巧不俗,值得仔細欣賞品味。
風水設計
宗祠正門前禾埕上的『太極兩儀池』,是全省僅見之建築。楊氏宗祠是傳統宗祠中典型風水觀建築,前埕太極兩儀池,意味生生不息的生命運轉,符合遇水則發的生活祈求。土地龍神將大武山的龍脈接引進來,並常駐宗祠,庇蔭宗族子孫繁盛昌榮。神龕正下方的土地龍神通過正門門檻,直達兩儀池,形成整體的風水中軸線,活化傳統宗祠建築的風水觀。
宗祠精神
宗祠正門對聯為「理學淵源芳流炎宋」和「相臣勳業卓著大明」。上聯係取宋時傑出宗人楊時之事蹟,下聯則取明時楊士奇和楊榮、楊溥入閣典要務,時人稱三楊,輔弼朝政,以此二聯讓後代裔孫學習效法,並珍惜祖先成就榮譽。本堂石柱楹聯為「基創自梅州族大支繁蕃衍八閩兩粵」、「派分來海島源長遠會同白祖一宗」,表示佳冬楊氏宗族來源。兩側壁上懸掛有木刻棟對書有:「源派溯弘農凜四知除三惑永念當年祖功宗德流芳遠」、「祠堂鎮台島陳俎豆薦馨香深期來日子孝孫賢世澤長」。另有一聯,則為「孝莫思勞轉眼便作人父母」、「善無望報回頭且看你兒孫」。
古蹟歷程
民國79年11月,因佳冬鄉公所實施都市計劃以開闢道路,擬徵收宗祠前有太極兩儀池土地,然楊氏宗祠子孫,鑒於整座祠堂的完整性與全台獨有具傳統客家風水意義的「太極兩儀池」;經過邀請民意代表、專家、學者和宗祠代表,於民國80年建請保持全貌,經在地多位關心文化古蹟之社會賢達奔走呼號,於民國86年列入古蹟定案,使宗祠完整保留,創造文化古蹟保存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