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英國人來臺灣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購買南部蔗糖、稻米,以及北部茶葉、樟腦,因此在臺灣南北皆設有領事館設施。打狗山上英國領事館官邸套用今日大家常在電視上聽到某某大老闆們又買了幾億的豪宅,換言之,它就像是當年的領事們的豪宅。

然後,山下打狗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就是上班的地方,兩個建築物之間有一條登山古道相連接,官邸、辨公室(含三間牢房)、古道加上洋行倉庫群皆同一時期之構造物,整體而研究是英國領事家屬與員工們的生活圈。

說了那麼多,現在,我們一起更進一步認識建築之美吧。

line
建築特色

打狗英國領事官邸是一棟紅磚建築,採用當時流行的東亞殖民樣式(Colonial Style),在亞洲各國皆可見到,主要展現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美感,拱型迴廊設計讓領事人員避開南台灣烈豔和驟雨,使其具有冬暖夏涼的效果,台灣代表建築有淡水英國領事館和打狗英國領事館。

另外,英式建築的尺寸皆為英碼與英呎,連續的半圓拱外觀非常具有節奏感,而轉角處的拱圈較小,牆柱大,在力學上有強固作用。

當時建築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 以磚石承重結構為主
  2. 木構架屋頂為輔
  3. 轉角處採雙根並柱,其餘皆採單柱型制
  4. 大量使用圓拱
  5. 排水管為竹節狀
  6. 設有地下室隔潮層(之前被誤認為是水牢或監獄,近代學者考證監獄在山下的領事館辦公室)
東亞殖民樣式建築,展現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美感

top

line

建材產地

本官邸的設計者是英國人,建材使用的紅磚是手工磚,上海製造,主要原因在於它們擁有細緻的磚工,甚至為了博得喜愛,特別將英國女皇維多利亞「VR」記號雕刻在磚上,當然就是首選囉。接著,再從中國廈門用船運來(尺寸較台灣小),工匠也是聘自中國,因此,本建築物可說是英式風格與中國工法的合併。

另外,基座採用咾咕石造,使用的規制以英碼及英吋為主;官邸內設有煙卤壁爐等歐式設施,將英式官邸生活樣態完全移殖至打狗;「它」也是相當進步的鋼筋水泥構造量體的前身。

※補充說明※
建築物材料:紅磚、花崗石、三合土、咾咕石、木材梁架等。
三合土:主要為赤糖汁、糯米漿及石灰(石灰石及牡蠣殼)。

原建築使用來自中國上海的頂級手工紅磚
top
line
室內空間佈置

官邸內的空間佈置規劃,現在皆交由取得經營權的業者進行配置。

內部主要展有領事廳,以介紹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的文化資產價值,現場以兩尊代表清朝與英商之蠟像,大略呈現領事在官邸裡生活的景況,讓遊客們透過文字及實物的體驗,更深一層了解領事館的趣味點滴。

另外較為吸引人注意的是地下迷宮,經由我們的調查研究,地下迷宮是大部分旅客最好奇的地方。而這個神秘迷宮原來只是作為通風、防潮的用途,並非之前人們所猜測的監獄,專門用來關壞人。在我們探查的過程,最讓我們玩得最開心的,莫過於在迷宮內玩抓迷藏,體驗走失的感覺,當然,玩得太快樂,就一定會有人撞到大頭,真是充滿刺激與樂趣的迷宮。

這個空間就在地下迷宮旁,有一展覽館為想像異域。航海對在陸地生活的人類而言向來就是九死一生的冒險,大航海時代的水手們在航海途中所遭遇的奇風異俗、駭人見聞,反映在地圖上的往往是形狀詭異的海妖或是食人族的圖像,我們看了之後,發現許多奇形怪狀的妖魔鬼怪,感覺有點噁心,但是神話故事本來就是超出人類的恐懼所產生的畫面,從觀看這些圖片,小將們是可以理解航海人心裡的恐懼感。

展覽A廳為馥郁香榭,十六世紀的歐洲人遠渡重洋來到亞洲其中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香料,甚至「發現」了美洲,開啟了地理大發現時代。香料數量繁多,本展精選最具歷史意義的黑胡椒、丁香、肉荳蔻、肉桂與茴香,東方調的乳香、檀香與沉香,南歐風情的月桂、台灣特有的山雞椒與牛樟,還有懷舊花露水等,讓香味說故事。

其他空間尚有其他展覽,但與我們研究的內容關係沒那麼密切,就讓各位讀者朋友歡迎到打狗英國領事官邸親自體驗吧!

【下載】一樓平面圖二樓平面圖

領事廳模擬十九世紀中西交流場景


神秘的地下迷宮的黑暗充滿刺激與樂趣


想像異域裡展示人類對大自然的幻想曲

top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