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嘴地形|危險航道|歷史南平|嘉蓮大橋|
港嘴地形
所謂「南平港嘴」並不是指港口,而是「港灣出水口」,這是大鵬灣連結大海的唯一自然臍帶。短短不到100公尺的南平港嘴,寬只有20公尺,正好位居大鵬灣與大海的匯流處,既是魚群出入的門戶,也因水中浮游生物豐富,成了魚群洄游覓食的好地方。每到晨昏時刻,這兒常聚集許多甩竿靜候的釣客,還有一些手持「手拋網」的民眾,來回攀爬於橋上或橋墩間,找適當的拋網處。
危險航道
從崙仔頂海邊沿著沙灘,或走或跑地來到港嘴畔捉魚拾貝,港嘴出水口兩側的消波塊間,隱隱可見打樁入沙地的鋼板,就是為了固定水域航道。不管如何,對滿腦子想著玩樂的小孩子來說,我們哪會知道當時已呈現斑駁的鋼板,會有甚麼滄桑的歷史故事。
不過對當地居民來說,它卻是代表安全與危險的標誌。因為兩排矗立的鋼板之間,就是港嘴主水道。這裡水流時急時徐,匆而從大鵬灣流潟而出,忽而又給海浪拍沖回去。深淺難料,漩渦圈圈又暗伏流沙,這裡所發生過溺水事故,真是不計其數。
歷史的南平
再仔細想想這幾百年來,歷史的目光似乎都未投注在南平身上。
會這麼說,是因為早期南平港嘴滿布流沙,暗流深伏,南平居民見狀,多不願意由此渡河至東港。只好轉從另一側,繞遠路經林邊鄉崎峰村出入或採買日常用品。也就因為這樣,南平居民雖屬東港鎮轄區,卻總像是被寄養在林邊的孤兒,孤拎拎地少了點關注的眼光。在翻閱歷史文獻,裡面對南平的記載可真是少之又少。試問歷史上的官吏差使們,到底有誰來過呢?
嘉蓮大橋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民國71年,才在駐守嘴港附近的海防部隊協助下,先架搭一座便橋橫跨南平港嘴,再經三年後,嘉蓮大橋(也稱作南平橋)才落成。記的當時鄰坊長輩叔伯,總愛鄉邀採著鐵馬到南平一遊,甚至是國民小學遠足活動的新天堂。好像從那時開始,南平居民和東港的感情才算拉近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