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黃小鷺|夜鷺|小環頸行| |金斑行|灰鶺鴒|青足鷸|鷹斑鷸|家燕|赤腰燕|
|紅尾伯勞|紅鳩|珠頸斑鳩|大捲尾|
鳥類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出現之鳥種計有九十五種(二十八科),包括候鳥、過境鳥等,區內鳥類之棲地環境大致可分為水域、泥灘地及紅樹林植被地三種。 在大鵬灣區主要以水域為主,兩側魚塭區則同時擁有水域、泥灘地及紅樹林植被地三種地貌,鳥種及數量也較大鵬灣區為多,然在兩側魚塭區部分魚塭排水曝池時,露出潮濕之塭底,形成泥灘地,由於灘底富大量無脊椎動物,常吸引大批岸鳥棲息覓食,鳥種以喜於泥灘濕地活動的鷺科,鷸形科及秧雞科為主,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鷺為最多,次為夜鷺、大白鷺、蒼鷺及黃小鷺;鷸類則以雲雀鷸、青足鷸及東方環頸行、小環頸行、金斑行較多,另外反嘴鷸科的高蹺橫及秧雞科紅冠水雞數量亦不少。 魚塭區堤岸上紅樹林區則以陸棲息的留鳥為主,鵯科的白頭翁、鶯科的大葦鶯、灰頭鷦鶯、褐頭鷦鶯、繡眼科的綠繡眼及文鳥科的麻雀、斑文鳥較多。在魚塭區仍有部分魚塭蓄水養魚,由於水深較深,較不適合鷸行科鳥類棲息,本區僅見鷺科的小白鷺、大白鷺和水面活動的紅冠水雞等。
大白鷺 鷺科,體長約90公分。常單獨或零散小群活動,且常與中白鷺、小白鷺一起出現,成鳥全身背覆白色羽毛,而夏羽時,嘴巴為黑色;冬羽時,嘴呈黃色。會發出似鼻音之「嘎—嘎—」聲。
中白鷺 鷺科,體長69cm。常與大白鷺、小白鷺一起出現。成鳥為全身背覆白色羽毛,夏羽時,嘴巴為黑色;冬羽時,嘴呈黃色。會發出「呱、呱」之沙啞聲。
小白鷺 鷺科,體約61cm。覓食時常以腳攪動水,再以尖嘴捕食驚竄之魚類,喜成群出現,成鳥全身背覆羽毛,腳呈黑色、腳指黃色,而嘴喙全年皆為黑色。繁殖期間,頭部後方會長出二、三根白色羽飾,頸下也會長出白色簑羽。
黃小鷺 鷺科,體長約38公分。生性喜隱密,然於廢棄漁塭、潟湖周圍溼地之草叢間或可發現其蹤跡。常單獨出現,並有佇立不動之「擬態行為」。全身為黃褐色澤,頸下羽毛較淡並有數條褐色縱紋,初級、次級飛羽有顯著之黑色翼帶,而雄鳥有黑色頭冠。
夜鷺 鷺科,成鳥頭頂、背部為靛藍色,翼灰色,下半身為白色。常單獨或小群出現,對人之警覺性不高。繁殖期間有二、三根白毛細長羽飾。「亞成鳥」全身以褐色為主,間雜淺褐色縱斑。常發出「瓜、瓜」之粗啞聲。
小環頸行 體長約16公分。成鳥嘴啄黑色,眼圈為金黃色,額頭有白色羽塊。夏羽時,胸前有完整之黑褐色環帶,然冬羽時消退。腳黃色且細長,會發出「披披、披披」之聲音。常成群出現在本區之沙灘、灣口、廢棄漁塭之泥灘地,常常快走後瞬間停步並低頭啄取食物。
金斑行 體長約24公分,又名「黑胸鳥」,常單獨或小群出現,善於捕捉飛行中之昆蟲。行走時常突然停下,上下擺動身體。上身佈滿金色斑點,臉頰至下腹為黑色,而邊緣有白色羽毛。
灰鶺鴒 鶺鴒科,體長約20公分,體型與黃鶺鴒相似。頭、額及後頸呈鼠灰色,並且有白色眉斑,然冬、夏羽差異明顯。翼、尾之羽毛為黑褐,嘴啄黑色,腳紅褐。為普遍易見的冬候鳥,每年9越至次年5月可在大鵬灣附近地區之河川和河邊耕地、菜園即草澤發現其蹤跡。單獨或小群體出現,生性活潑不怕人,常發出「取即、取即」的叫聲。以昆蟲為生,飛行路線成上下波浪狀,再地面上行走時也不時上下擺動尾巴。
青足鷸 鷸科,體長約35cm。嘴常先端為黑色並往上微翹,後段灰色。冬、夏羽差異不大,背部灰褐色且有灰色羽緣,腳長而綠。尾上覆羽及飛羽之羽率為白色,甚為醒目。頭、腹白色,頸側及腹側的縱斑密佈。為常見的鷸科冬候鳥,每年約9月至次年6月間常棲息於大鵬灣灣外沙洲潮間帶、灣內草澤淺水池環境。聲音為連續之「銩、銩、銩」聲。青足鷸覓食會單獨沿著水邊快速追咬魚隻,亦會成小群進行團捕,行為特殊,是最普遍的鷸科水鳥。
鷹斑鷸 鷸科,體長約22常單獨或小群出現。處於警戒狀態時,頭會不停轉動;受驚時,會筆直衝上天,並發出「鞠、鞠」之叫聲。頭頂、背、腰、上翼為褐色且參雜白色斑點,胸前為白色並有褐色縱紋,腹部白色。
家燕 燕科,體長約17cm,又銘燕仔。雙異長、尾與呈分叉狀,嘴緣張開時頗為寬大。背部及翼與呈鮮艷之黑藍澤,腹部白色,喉部與額頭為紅褐色,喉與腹部交接處有一黑色環帶。有留鳥與過境鳥兩種型態,常見於本區水塘、排水道、養雞鴨場之空中。家燕常大角度來回飛行,在空中即能直接捕食蚊蚋與喝水。
赤腰燕 燕科,體長約18㎝,體背與翼背為深藍色,腹下為淺膚色且有細縱紋,眉斑後頸為深栗紅色,腰背為赤褐色,又名「赤腰」。尾巴細長,而且分叉極深。飛行時常有停翅滑翔之動作。喜歡在農舍屋簷築巢,常整排停立在電線上,或整群在空中不停地盤旋飛翔,啄食飛行之昆蟲。
紅尾伯勞 伯勞科,體長約18㎝,掠啄小蟲為食,粗大的黑色過眼線為主要特徵。常發出「加唧、加唧」聲,頻頻擺動尾巴或打圈。為春秋過境鳥或冬候鳥,每年9月自中國大陸北方過境台灣南端,散棲於大鵬灣附近地區之樹枝或電線上。
紅鳩 鳩鴿鬥,體長約23cm,又名斑甲。雌、雄鳥全身以粉紅色澤為主,而雄島的頭部較灰,雌鳥的背部及翼羽參雜褐色。繁殖期在春夏兩季,雄鳥求偶時會鼓起喉嚨,不停地前後擺動頭部,並發出「咕咕、咕咕」的求偶聲。紅鳩為常見之留鳥,大鵬灣附近之草澤、木麻黃林長可發現。常成群地棲息於林樹間,覓食時在下到稻田、草澤區吃食草籽、昆蟲。
珠頸斑鳩 鳩鴿科,體長約28㎝。背部灰褐色,腹部為粉紅色,尾羽黑褐,嘴色暗褐,腳紫紅。因頸部後面有一條綴有白色斑點之黑色環帶,又名「班頸鳩」。為普遍可見之留鳥,常棲息於樹林內與電線上,並常在農耕地、草地上覓食。
大捲尾 捲尾科,體長約30cm,俗名「鳥秋」為普遍之候鳥。全身黑色,尾巴甚長且有深叉。以捕捉昆蟲為食,喜歡停棲於大鵬灣內較高之樹枝、竹之或電線桿上,飛時常做大角度改向。大捲尾有區域優勢性,而且性格強悍,常追擊入侵其領域的陸地動物,即使對方體型大也毫不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