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惟埤美術館園區自行車道(美術館園區)

 

 

高雄市立美術館

 

內惟埤濕地公園

 

兒童美術館

 

雕塑公園

 

-內惟埤濕地公園-

 內惟埤文化園區可說是附近居民不可缺少之處,內惟埤之於農十六,就好比台灣之於花蓮和台東, 是繁忙之餘休閒的後花園。

  遠離喧囂的人群,找一處,找一刻的寧靜,雖然離熱鬧的車陣只有一路之隔,但一進到內惟埤文化園區,卻覺得似乎到了另一個人間天堂,清新的空氣、恬靜的午後、一抹金黃斜陽照到臉上,我終 於知道什麼是安靜的幸福,不需要物質的虛榮和名譽的諂媚,這是真正的美好!

  而民國75年開始規劃;民國78年一期工程動工,民國83年1月完成第一期工程之美術館、美術廣場、迴廊等;第二期工程自民國88年11月開工,於89年底完工,完成園區內整地、綠化等工程,包含人工湖水域、濕地沼澤區、步道、人工島、小溪、草坪、園區綠化植栽等;民國91年10月完成第三期工程,設有立體停車場、服務中心(後經規劃,更改為兒童美術館、螢火蟲復育區、噴泉廣場等設施;92年1月完成全區開發,並交由本館開放使用。整個園區結合美術公園的設置,提供市民一個兼具藝術、文化、休閒、自然生態、教育的多元生活園區。

 

拍一張斑駁,寫一段歷史-內惟埤

  先民渡臺,多以農墾為主;為了防盜,聚落有加以圍柵而居,或以土、石壘為牆垣,或豎竹籬而墾拓者,謂之「圍」。據《高雄市志地理篇》載:「內圍,係清代防匪亂,府縣置兵鎮守保護地方,因而得名,日據時始改內圍為內惟」。內圍包括今鼓山區之前峰、光榮、民榮、民族、興華、內惟、建國、忠正等里。

  考證台灣凡以人工築堤儲水或攔截溪流以供灌溉者,均曰「埤」或「陂」。內惟埤源頭為下淡水溪,早期以砂包疊成溝渠,引水至蓮池潭,再引至內惟埤儲存。原有面積32甲,除滋潤灌溉附近廣闊的田野,埤內亦盛產蓮藕、菱角、魚。

  內惟居民多陳、李、林三姓,其祖籍多來自漳州、安溪與龍溪三地。本文化園區位屬高雄市鼓山區龍水里。原主要活動為工業及農業生產兩種。工業以合板、製鋼業為主,農業生產以稻米及菱角為主。「內惟埤」面貌已失,當前之「內惟埤文化園區」另闢人工湖與水渠,希冀恢復此地原有之水文意象。

資料來源: http://www.kmfa.gov.tw/home01.aspx?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