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三重空軍一村興建完成

 

從民國43年起,三重市由軍方陸續興建完成眷村,包括由蔣宋美齡女士協同中華民國婦女反攻聯合會募款出資的空軍三重一村與三重二村,以及隸屬於憲兵司令部的中興新村。房舍土地所有權為國有財產局,住戶只有居住權。當時空軍三重一村眷舍配置上,以防砲陣地為中心,西側正義南路部分有乙等及丙等兩種眷舍,南側一排為甲等眷舍地,二排為丙等眷舍,北側五戶違提供高階長官居住的眷舍,空間格局較大。

王繼新村長寫到,三重空軍一村於民國42年﹝1953﹞左右開始興建,當初分成三種房舍,一對夫妻為一間房間,為丙種房;一對夫妻二個孩子為一間半房;為乙種房;一對夫妻二個孩子為二間房,為甲種房。最早期遷入僅12戶,後來陸續增加房舍及住民,達到了59戶的規模。房舍初建時防砲陣地及掩體形貌完整,除掩體高坡上有砲座遺跡,掩體的七個出入口、通風豎井和天窗都還暢通,可供出入。

颱風造成防洪樓改建

 

颱風造成了空軍三重一村的改建,民國52年至73年間,在北部地區形成重大傷害的颱風包括艾琳、艾爾希、芙勞西、貝絲、貝蒂、畢莉、薇拉等。颱風造成北部地區重大災情,豪雨造成淹水和坍塌、建築物遭風損壞、人員傷亡等,長則四年,短則一年二次,每次淹水都要半個月恢復期,因為颱風發生時,北部降雨量過大,三重地區淹水是家常便飯。而三重一村鄰淡水河,土地為低窪地區,故房舍較容易積水,

大水退去後,原有的房舍已損壞,家當不是沖走就是泡爛。因三重一村的損壞較其他眷村快速,住戶型態也從40年代年輕夫婦成長為多名子女的家庭,空間不夠使用,故決定修建、改建、增建的情況所在多有。國軍為安置三重一村淹水災民,在防砲陣地搭建鐵皮屋供災民暫時居住,經半年時間才將原有房舍修建完好,並允許每戶增建躲避水災的小樓閣,稱防洪樓。又將改建後的房舍和防洪樓改為磚造,比竹夾泥牆堅固許多。

 

 

 

 

 

 

 

 

 

 

 

 

 

 

 

眷村的過去與未來

 

以前住在三重空軍一村的眷民,已全數安置在新眷村了。由於舊眷村改建成本過高所以計畫是將眷民移入新眷村,原本舊住所會被夷為平地,但幸運的是,三重一村經過大家的努力,而被保存了下來。讓我們比較比較眷村的過去與現在的面貌—

眷村的新生—建華新城
原本住在空軍三重一村的居民,現在已全數遷入此一國宅。新家雖好但總讓人感覺少了一點溫暖。

參考資料來源: 空軍三重一村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