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西方國家的帽子

  帽子,在西方的服裝學中是很重要的配件,幾乎是一個人全身上下的重點。如果每個人像個i,毫無疑問,帽飾就是最能畫龍點睛的那一點!因為西方人一直都有頭飾的觀念和戴帽子的文化,所以帽子的精緻工藝才得以孕育。

  古今中外的衣冠服飾,除了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重要的是展現了人類文明的標誌,透過衣冠服飾,也清晰解構人類的生活的進步足跡。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相互間的影響下,呈現以下不同時期帽子的不同風貌:

一、三角帽(Tricorne

File:Chelsea-pensioners.jpg

起源與盛行:

三角帽由頂部俯視呈三角形而得名,發源於歐洲。自17世紀後期盛行至18世紀,在極盛期時不但是一般男性知識份子的標準行頭,也是軍人戎裝的標準配件之一

配戴方法:

將主尖角朝向前方  <top>

二、雙角帽Bicorne),又稱二角帽

起源:

1789法國大革命後取代三角帽成為流行樣式,廣泛被歐洲美國陸軍所採用

盛行:

隨著拿破崙襲捲歐陸,其身著戎裝、頭戴雙角帽的形象也隨之深植人心因此雙角帽也被稱為「拿破崙帽」。拿破崙失敗後,雙角帽仍一直沿用到20世紀初期,積極西化的日本也有採用,是高階將領的帽子  <top>

三、四方帽(Biretta

   功用:

大學生研究生畢業所佩戴的帽子。佩戴四方帽及畢業袍本來是英國 美國的傳統習俗,在20世紀下半段,有些學校老師會佩戴著四方帽進行教學,因此現在也成為了教育界專業標誌

   式樣:

四方帽通常是黑色,形狀就像有一隻蓋在頭上,上面連著一塊四方板,板頂中間有幾條垂下落來。傳統的絮是黑色的,現在則會以絮的顏色代表主修學科式就讀院校  <top>

四、圓頂硬禮帽

起源與盛行:

是毛氈帽的一種,在1850年由英國人詹姆斯寇克發明。設計的出發點是利用硬式材質保護頭部。在19世紀後期開始普及,主要原因是這種圓頂硬禮帽類似上流社會配戴的高頂絲質禮帽,價格較為平價,毛氈的質料也容易清洗

身分象徵:

在英國倫敦,圓頂硬禮帽曾是英國紳士與文化的象徵,直到1960年代才逐漸式微 <top>

五、大禮帽

起源:

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一種闊邊、平頂、高筒的男用帽子

用途:

目前只用於晨禮服晚禮服中。 <top>

六、大絨球帽

   起源:

   又稱「洋蔥帽(因為BollenhutBollen在德語的某些方言中是「球」的意思,也有「洋蔥」的意思。)德國黑森林地區的女性民族傳統頭飾,發源於1750年代,是黑森林的象徵和標誌。大絨球帽只出現在黑森林中三個相鄰的村鎮古塔赫(Gutach)、沃爾法赫-基爾恩巴赫(Wolfach-Kirnbach)和霍爾恩堡-賴辛巴赫(Hornberg-Reichenbach

製作歷程:

一頂大絨球帽重約1.5千克,至今仍完全由手工製作,是在白色的寬大草帽襯底上,托著11個鮮艷的紅色或黑色大羊毛絨球,整齊地構成十字形狀

配戴時機:當地女性在節慶宗教儀式和習俗表演時佩戴大絨球帽,未婚的年輕女性戴紅色絨球帽,已婚女性則戴黑色絨球帽,而紅色絨球帽也只能在接受堅振禮後才能佩戴 <top>

七、卡巴Kippah(כִּפָּה)

意涵:

猶太人佩戴在頭上的一薄布料頭飾。

  配戴原因:今天佩戴卡巴有四個原因:

1、承認上帝是在人類之上

2、接受猶太教613誡命

3、證明是猶太人

4、表露所有猶太人是祭司  <top>

八、弗里吉亞無邊便帽

  起源:

又稱自由之帽,因為1617世紀的歐洲流行一種說法,在古希臘古羅馬,獲釋的奴隸都會佩戴弗里吉亞帽,因此弗里吉亞帽便與自由解放聯繫起來

  盛行:

18世紀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中,弗里吉亞帽成為象徵自由和解放的標誌並廣為傳播。例如在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自由女神就佩戴著弗里吉亞帽。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徵瑪麗安娜也戴著弗里吉亞帽。弗里吉亞帽還出現在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哥倫比亞巴拉圭古巴等國的國徽上。卡通畫中的藍精靈也戴著弗里吉亞帽

式樣

是一種與頭部緊密貼合的圓錐形的軟帽,其帽尖向前彎曲,典型的顏色是紅色,古代小亞細亞弗里吉亞人曾經佩戴這種帽子 <top>

九、獵鹿帽deerstalker

  式樣與功用:  是一種前後有帽舌,並帶有護耳的帽子。傳統的獵鹿帽一  般以英國花呢製成。顧名思義,它是打獵時的衣物。

  名人鍾愛:

獵鹿帽以其獨特的形狀而引人注意,但它的名聲可能還是來自福爾摩斯的鍾愛。因為它是這位著名偵探的標準裝備,獵鹿帽的形象因而得以傳遍世界 <top>

十、漁夫帽

起源與盛行:

以色列,漁夫帽常被稱為傻子帽,早期以色列獨立時期,不少以色列戰士發現他們需要遮陽擋熱的帽子,一開始他們採用了阿拉伯式的頭巾,但後來他們希望能與阿拉伯戰士區分開來,因此將猶太教小帽加大,變成了類似漁夫帽的樣子,以色列話稱此帽為kova tembel。今日以色列部隊依然使用這種帽子(多為草綠色),而且多數以色列人將其視為自由與獨立的重要象徵

質料與製作:

是一種軟的帽子。邊緣窄而且小,幾乎可以覆蓋所有頭部,是男女款式皆相同的帽類。漁夫帽通常是用較厚的材質,有些彈性的織法做成,在兩側可能有用金屬環開孔,讓戴帽的人在炎夏中不至於太悶熱 <top>

十一、貝雷帽Beret

起源與盛行:

源自巴斯克北部的農民服飾。戴的時候,軟頂經常偏向一邊。貝雷帽是很多軍隊和警察部隊的制服,尤其在有些國家是精銳部隊的標誌之一。

   質料與製作:

是一種平頂的圓形無沿軟帽,一般用呢絨製成,不分男女。作為制服的貝雷帽底部有一條皮革或絲綢制的髮帶,有時內穿一條細繩便於繫緊在頭上。傳統上該細繩或者割去多餘部分,或者任其懸掛。正面經常飾有布或金屬的帽徽,襯裡有用絲、人造絲等材料製作的。 <top>

十二、鬥笠

   製作與材質:

又稱「笠帽」、「竹笠」,是一種以竹子編成的寬大帽子,並不是用完全竹葉製作,而是將成熟竹子砍成竹篾用以作為胎骨,再附上一層層的竹葉,並使用絲線固定,形狀類似南美洲人戴的帽子,常在鄉下農業地區看到許多農夫都有戴,輕便好用,臺灣早期有大量出產,俗稱「葵笠仔」,但現在市面上以大陸貨為主。

功用:可用來遮陽避雨。 <top>

十三、頭盔

File:Bjorn-helmet.jpg

功用:

是一種防護頭部所穿之器具

File:Bike helmet.jpg

材質:

古代頭盔主要由金屬製成。近幾十年的材料有樹脂塑料製成的安全帽

軍用頭盔

 <top>

資料來源:

孫正華(2006) Cheers 雜誌。"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9%E8%A7%92%E5%B8%BD&variant=zh-tw"檢索日期:20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