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蛙蛙種類

iDevice 圖示 蛙類的生物分類地位

一般人通稱的蛙類,包括青蛙和蟾蜍,在分類上屬於兩棲綱無尾目,截至2008年5月止,無尾類全世界共有5576種。兩棲類除了無尾目之外,還包括無足目和有尾目。無足目(蚓螈)全世界 不到200種,有尾目(山椒魚和蠑螈)共有566種,因此蛙類在兩棲綱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其生物分類階層為: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


iDevice 圖示 台灣的青蛙分類

台灣的蛙類共有三十二種,分屬於五科:蟾蜍科、樹蟾科、狹口蛙科、赤蛙科及樹蛙科。

第一類是蟾蜍科,它們在身體背面佈有大大小小、突起壘壘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疣和耳後腺都能分泌白色的毒液,具有禦敵的功能,臺灣僅有兩種:即盤古蟾蜍和黑眶蟾蜍。

第二類是狹口蛙科,顧名思義,它們的嘴很小,頭當然也很小,所以整隻蛙看起來像個三角型,分佈於臺灣的有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巴氏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及外來種的花狹口蛙等5種。

第三類是赤蛙科的成員,它們多半擁有平滑的表皮,修長的身體和善於跳躍的後肢,體色常呈褐色、黃褐色或夾雜著綠色,一般人俗稱的田雞,就屬於這一類,臺灣共有拉都希氏赤蛙、斯文豪氏赤蛙、貢德氏赤蛙、台北赤蛙、長腳赤蛙、古氏赤蛙、梭德氏赤蛙、澤蛙、虎皮蛙、腹斑蛙、豎琴蛙、海蛙及外來種的牛蛙等13種。

最後一類是樹蛙及樹蟾科,它們的趾端膨大成吸盤狀,可以輕巧地在枝葉間攀爬,體色可隨著環境而變深或變淺。此類包括樹蟾科和樹蛙科,它們的外型相似,但內部骨骼結構不同,因此在分類上分屬於不同科。臺灣的樹蟾科成員只有中國樹蟾一種,廣泛分布於北部及西部平原一千公尺以下的農耕地及山區;平常喜歡棲息在稻田附近的香蕉樹葉的基部及小灌木上,在棲息地附近的稻田、草澤、水溝等靜水域繁殖。樹蛙科則有台北樹蛙、日本樹蛙、莫氏樹蛙、面天樹蛙、艾氏樹蛙、翡翠樹蛙、諸羅樹蛙、白頷樹蛙、褐樹蛙及橙腹樹蛙等1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