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頁面:京劇介紹>>>京劇特點>>> 特點 5

◎蹻 功

「三寸金蓮」是古代女子審美的標準,纏足雖然是一種非常殘忍的行為,但是它在中國社會上確實存在了很長的時間。
舞台上為了要表演纏足女子的形態,就將木頭底部做成小腳的形狀,上面連接一塊斜面的木板(有點類似高跟鞋或硬的芭蕾舞鞋),外面套上小小的繡花鞋,這叫做「蹻」。演員必須將腳踩在蹻板上走小碎步、跑圓場,甚至開打、跌撲等,稱為「踩蹻」。
踩蹻的一門非常高難度的技術,訓練也是非常艱苦,這種基本功稱為「蹻功」,通常是花旦或武旦使用。踩蹻之後身材會顯得更加修長(因為是掂著腳尖在走路),而且更加婀娜多姿,對演員的形體訓練有很大的幫助。


◎翎子功

京劇舞台上經常可以看見演員的帽子(行話稱為「盔頭」)上插了二根長長的羽毛,而且還可以拿在手上舞動,做出各種特殊的身段,那二根長羽毛就是「翎(ㄌㄧㄥˊ)子」。
翎子除了可以襯托人物的身份外,也可以表現人物喜悅、得意、驚慌、憂慮等心情,舞動翎子的功夫稱為「翎子功」,常用的翎子動作有掏翎、抖翎、抓翎、搖翎、掃翎、咬翎、繞翎、壓翎……等。翎子功各個行當都可以用,但是以小生用得最多,因此小生中又有「翎子生」這一個行當,例如周瑜、呂布等有武藝、有身份的人物。

◎髯口功

京劇中所戴的鬍子,稱之為「髯(ㄖㄢˇ)口」,戴髯口的角色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
髯口可以做出各種動作,以表現劇中人特定的情緒,例如托髯表示沈思,甩髯表示憤怒、焦躁,抖髯表示驚恐、病弱或氣惱,吹髯表示氣惱等。此外,還有摟髯、撩髯、挑髯、推髯、捋髯、捻髯…等,可以單獨做,也可以配合舞蹈身段組合起來運用,這種基本功的訓練稱為「髯口功」。但是,所有的身段動作都必須以塑造人物,傳達思想感情為前題,千萬不能隨性賣弄,否則就失去意義了。

上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