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的由來

 

首頁獅隊延革與理念舞獅的由來獅隊組成與訓練榮耀之獅獅王訪談前往頑皮家族

 

 

 

台灣舞獅發展史

 

    台灣位於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太平洋西岸,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據史料顯示台灣是在明末清初,才開始有大批的漢人自中國移民來此居住。從清代以後,因為中國內陸的漢人不斷湧入台灣,無形中也將中原家鄉的信仰、習俗一併引入此地。獅舞與其他漢民族共同在台灣生根之後,歷經清廷、日本政府與民國政府的經營與管理,至今它已成功而深入的融入台灣人的生活中,成為台灣民間極為重要的一項民俗表演藝術。

    台灣獅舞最初組團的目的,是為了抵抗強盜的欺凌與騷擾,而成立了地方自衛團體的組織。早期移民以訓練獅陣的方式,兼顧學習武術功夫與保衛鄉里;又可在地方有節慶廟會時,熱鬧助興。因此,台灣獅舞大多偏重於武術性的表演,屬於「武術性」的表演形態。傳統台灣獅舞的表演組織,在北台灣多以「團」為名,且多數冠以「金」字;中台灣多以「堂」或「社」為名;在南台灣又多稱為「陣」。台灣各地廟宇的神祇,每年都會例行性的在其所在「轄區」內出巡一次,以保佑四境平安、風調雨順,而其中必有各種「陣頭」護駕。「陣頭」的種類繁多,如:龍陣、獅陣、宋江陣、蜈蚣陣、車鼓陣、踩高蹺等,而其中最常見的,就屬「獅陣」了。

  台灣的舞獅運動主要靠民間的力量來推廣,以國術館、國術會、寺廟、社區…等等,學校推動舞獅大部分靠民間來支援,近年來政府單位大力推動傳統藝術教育的政策下投入了大筆經費來推動,全國體育總會下設有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民間團體中,目前台灣省舞獅技藝會亦熱心投入舞獅推廣工作。在學校單位由教育局來統籌,社區方面由文化中心負責,因此學校部份已經有許多種子教師向下推展,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使得台灣舞獅的風氣開始蓬勃發展。

 不僅在國家慶典上,各機關團體舉辦的活動、學校社團的展演、甚至遠至海外從事國民外交的舞獅團隊,都獲得很高的評價。這些年來不論是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或是民間團體,每年都舉辦了許多舞獅技藝錦標賽。而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亦在近幾年所舉辦的省長盃及全國中正盃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當中,加入了舞獅項目的錦標賽,吸引了各級學校,甚至社會組的比賽。而有些縣市政府,每年也會舉辦縣市的舞獅技藝錦標賽,例如:縣長盃、議長盃舞龍舞獅錦標賽,參加比賽的隊伍亦不斷的在增加中。舞獅的風潮,在各界積極的推廣之下已經在台灣流行起來了,尤其在各級學校裡,可以見到舞獅技藝從小學便開始紮根。

 

舞獅發展史           舞獅的趨勢         舞獅的起源          參考資料          回頁首

 

 

 

 

國內舞獅趨勢

 

  舞獅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必須經過長期及有系統的訓練,才能成功。更重要的是令年輕人從中學會團結精神,接受挑戰,克服困難。

   最初台灣民間比較風行的是所謂「台灣獅」,但在近幾年來,「廣東獅」憑著外表亮麗的獅形,及變化多端的神情及舞法,很快的成為台灣舞獅的代言人。近來還常看見改良式的台灣獅,不僅在外形上求變化,如眼睛也會眨動,甚至連舞法也都習取廣東獅的舞法。雖然在舞獅民俗運動的推廣角度來看,台灣獅的改良也許是一種趨勢或是一種文化的融合,而站在傳統藝術的角度,維護固有的台灣獅舞表演之原貌,也是在發展民俗藝術時,必須堅持的基本態度,值得重視與省思。

    時至今日,舞獅已發展成為一種世界性競技運動,很多外國人都熱愛參與,實在有賴各熱心人士同心協力,組織團體,舉辦賽事,大力推動。透過互相觀摩交流,令獅藝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技術難度更加出神入化,形態與鼓樂配合得天衣無縫,讓獅藝推至更高的水準。

    舞獅運動已踏上軌道,前途一片光明。只要大家努力推動,定能發揚光大,並令這優秀的傳統文化大放異彩。

 

 舞獅發展史           舞獅的趨勢         舞獅的起源          參考資料          回頁首

 

 

 

 

舞獅的起源

 

    舞獅在國家慶典廟堂之上也常見其蹤跡。舞獅最能代表中國歷史傳統藝術的民俗活動也是鄉土文化,尤其舞獅表演向來是中國人在大小節慶典禮中最喜歡的表演項目之一。獅子也代表吉祥的動物,所以從古至今,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民俗活動。至於獅的外型及舞動方法更是隨著不同地方的人文氣息而各有不同。近年來,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經營之下,『福爾摩沙』台灣的舞獅運動,已深入大街小巷、校內外社團。

 獅子只是一個紮作藝術品,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但加入了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各種神態,舞動起來,就變成一頭活生生的獅子。配以不同鼓樂襯托與及道具輔助,再加上採青主題,更能顯出舞獅的特色和趣味性。獅子於民間有著很多不同的傳說,一時變作神話,一時拉上歷史,可說是眾說紛紜,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一般相信獅子是吉祥瑞獸,而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節日神誕,喜慶活動,都會舞獅助慶祈求吉利、萬事如意。

    據傳說(獅)是天龍九子之一,職司守門及辟邪驅魔,興隆祥瑞靈物。舞獅來源,傳說紛紜,以下幾項,坊間較多流傳:

起源一:

中國舞獅相傳起源於南北朝以至唐朝。舞獅在歷史上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唐高祖登基後,為接待賓客而設計的活動,其中『五方獅舞』的表演,被認為就是今日舞獅的雛形。

起源二:

由中東傳進,又名「金毛吼」!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伊朗與我國通過經濟的來往,伊朗大使把獅子等動物經過運輸絲綢之路而進貢到中國,後來人們把獅子的形像逐步加工及藝術化,而舞獅先是在皇宮內院,繼而流傳到民間。至明末清初,因民間有反清復明組織,志士們因集結與攜帶之方便,遂風行一時。

起源三:

相傳中國古代常有瘟疫為禍,其後有一獨角獸出現,瘟疫便消失,於是人稱那頭獨角獸為「年獸」。而年獸行動時,發出如雷響聲。由於此年獸對人有很大的幫助,以後民間每逄秋收或節慶,便以竹枝仿製年獸,並塗上鮮艷色彩,配以大鑼大鼓到各家門前舞動,以作「辟邪」。

起源四:

相傳唐明皇一次作夢,夢中見到有子民在慶典之日,在御前舞動一頭狀似獅子的野獸表演助興,該獸顏色悅目,舞動時有八音鑼鼓配樂。唐明皇夢醒後,著令下人製作表演,故後人稱獅子為「醒獅」。

起源五:

據史書記載,舞獅源自漢朝,漢武帝通西域,每當招待西域的使節到訪時,便設歌舞助興,演員戴上面具扮鳥獸。但外國使節發現扮獸的行列中,獨缺獅子,經詢問後,原來當時中國還未有獅子出現。後來西域使節便送了一對獅子給中國,經西亞的絲綢之路運來中國。由馴獅郎帶領獅子表演的西亞馴獅舞也一併流傳中國。

起源六:

相傳古城滄州,原是山青水秀,富庶之地。一天,突然聚集了成群的大灰狼搗亂,殺牲畜、傷害人,鬧得人心惶惶。一天黃昏,大群灰狼峰湧入城,危急之際,忽然一道金光,一頭全身披著金黃卷毛雄獅神獸,揚頭張著大口,雙眼放射出強烈的寒光,威懾地朝下環視著成群結隊的灰狼。霎時狂風大作,一大群雄獅從雲端飛舞而下,衝入狼群,眨眼間便將狼群消滅。後人便根據雄獅的形象,並模仿雄獅起落騰舞的姿態,配合敲打鑼鼓,去威嚇狼群。這種以人裝扮的獅子舞,卻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逄年過節人們舞起獅子,並期望來年五穀豐收,國泰民安,並使舞獅成為一種娛樂節目,並逐漸流傳到全國,而古城滄州也因為這個原因得了「獅城」美名。

起源七:

【乾隆說】
有一天乾隆皇帝作夢,夢到有隻五色聖獸,他叫人把夢見的聖獸做出來,並叫兩名舞者入內跳舞。此為乾隆說。

起源八:

【佛山說】
傳說在廣東省佛山地方的某個小村落,有隻兇暴的獅子傷害村民。村裡的武藝師傅聽到此事後,為了村子安全與獅子一決勝敗。但是與獅子戰三次卻不決勝負。武藝師傅教導村民武術拳法,終於制服了獅子。村民為了紀念此次勝利,便依照獅子與武術家格鬥的模樣舞蹈,於是成了舞獅了。

   

    以上所列舉之數個舞獅流傳的由來,都不脫離傳說的範圍,但如果真的要說的話,似乎是以清乾隆說最為有力,現在有關的文獻或書籍幾乎都是引用清乾隆說。但是以現實的眼光來看的話,似乎好像是廣東佛山地方的武藝家的獅子退治是較為正確的。

 

舞獅發展史           舞獅的趨勢         舞獅的起源          參考資料          回頁首

 

 

 

參考資料:

http://www.bhnkc.edu.hk/mld/fhc/origin.htm

http://www.helzone.com/vbb/archive/index.php/t-357.html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4/27/43261.html